花蓮博愛浸信會 培育孩童成為基督精兵 (2024年03月08日)

新聞提供: 台灣國度復興報

【趙錦漢線上採訪】陳香蘭傳道育有5名小孩,在花蓮博愛浸信會(下稱博愛浸信會)兒童部服事已有13個年頭。2010年,她跟丈夫陳俊宏牧師一起領受兒少生命工程建造的異象,盼望培育『與世界不一樣』的兒少領袖,就是培育一群有思想,有異象,有好生命影響力的基督精兵及神國將領。


  兒童部透過「反思問答」來引導兒少自願選擇遵行真理 ;而非單向式命令他們順服真理。孩子不是為順服而順服,而是經過思考,明白真理,然後選擇活出真理,有好生命的影響力。兒少從小建立為主而活的異象,在生活各個層面影響世代,不隨波逐流,成為「與世界不一樣」的領袖。兒少生命工程建造的核心價值為:「真理、相愛、成全」。凡事按真理而行、以相愛為原則,成全兒少完成神所託付的工作。

兒少生命工程建造
  一、建構『 事奉人生 』
  兒少生命工程建造效法耶穌,以「事奉」為生命價值。耶穌說:「因為人子來,並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可10:45)意味著兒少建立知識和能力,並不是拿來跟別人比較或榮耀自己,而是可以成為服事「多重領域」的人。

  兒少生命工程建造看重事奉歷程多於結果,目的是要兒少在事奉中經歷愛與喜樂,生命隨之而成長。正如以弗所書3章17節所說:「使基督因你們的信,住在你們心裡,叫你們的愛心有根有基。」由於事奉生命知易行難,需要透過異象彼此配搭,還有團隊的規範與立約,同心協力完成目標。

  兒少生命工程建造從原生家庭開始(參提前3:5),然後到神的家(參帖後1:12),和宣教(參詩148:13)。因此,事奉以家庭與家事為優先,然後神的家是屬靈的家,事奉是理所當然的。就像家裡分擔家務一樣,賦予孩子責任與角色。最後,孩子長大投入社會,看見社會的需要,運用恩賜來服務他人。兒童部也會安排兒少參與國內及海外短宣。

  事奉並不只有事工,恢復並建立關係同樣重要。關係有兩個向度,包括恢復與神的關係,以及建立親子關係。因為「祂必使父親的心轉向兒女,兒女的心轉向父親,免得我來咒詛遍地。」(瑪4:6)

  耶穌教導門徒要遵行「大誡命」(參可12:30-31)和「大使命」(參太28:19)。兒少要回應「大誡命」的生命態度,並按照大使命來作主的門徒,傳揚福音。兒童部透過「夏令營」、 特殊主日及「主日野餐趣」,鼓勵兒少邀請未信主家人和朋友來教會。

  當高雄福氣教會把幸福小組推動到全國時,博愛浸信會開始委身推行成人幸福小組。今年(2024)一月,博愛浸信會兒童牧區牧者、同工到福氣教會領受兒童幸福小組的異象,接受裝備,並策劃今年在教會建立「兒童幸福小組」及「親子幸福小組」,培訓兒少學習團隊合作,領人歸主。

二、建造 門徒生命
  正如先前異象所言,兒童部期望培育兒少有好生命的影響力。所以要依循生命更新的見證及榮耀神這兩方面,來建造孩子生命的品格,最終目的讓他們成為榮耀的器皿,使神在他們身上得榮耀。

  兒童部有一套整全的門訓系統,涵蓋10至18歲的孩子,培育他們成為主的門徒,包括國小、國中及高中3個階段。門訓的目的是為了陪伴和牧養孩子,使他們的生命根基建造在真理的磐石上,就是到老也不偏離。孩子的父母表示,當他們瞭解孩子的想法和行事能以真理為原則,就會比較放心,就算到他們18歲離家上大學、出社會,都不會離開神,因信仰已成為他們的生活準則和信念 。

  為建造兒少成為與世界不一樣的領袖,門徒裝備分為4大面向:靈性品格、事奉技能、生活智能及人際關係。意味著無論他們站在哪一個領域,都能用專業及好生命影響力來事奉神,轉化這個世代,成就神的旨意。

  兒童部本身有10多位導師,另有多名志工,主日學的信息由成人導師帶領。兒童部從國小4年級開始招募兒少成為同工,服事包括敬拜主領、樂手、遊戲主領等等,而國中及高中學生也會成為分班輔導師,協助帶領年紀較輕的兒童在分班時間反思提問。

  兒童部要求所有同工接受裝備課程,並為服事在課後進行備課和團練。同工在主日開始前背經,參加禱告祭壇,然後才服事。家長反映孩子們為了兼顧課業和服事,選擇減少上網並且懂得自主管理學習 。因著主日分班設計「親子學習單」,幫助孩子與父母一起靈修、互動,父母和孩子雙方有更多瞭解,關係因此而改善。

兒少見證
有一位國小4年級男生父母離異,繼父是他學校的主任,非常疼愛他;但他總是帶頭作亂,使繼父非常難堪。於是,繼父帶他到兒童部接受裝備,得著牧者和老師的關愛和引導,把帶頭作亂的負面影響力,轉化為帶頭服事的正面號召力。 他在教會積極接受裝備,並落實在家庭和學校當中。長大後,他不但孝順父母,友愛手足,學校成績節節攀升,更成為老師的好幫手、同學的楷模。他在高中就讀軍事預校,學長總是羞辱學弟,滿口髒話;但他堅持不出惡言,以規勸代替咒罵和羞辱,他正直的品格獲師生肯定。在選拔最高階校級幹部時,以高票當選。18歲的他領導2,300名學生,並以優異成績考入海軍官校。

有一位國小三年級男生成長於健全家庭。父親未信主,並以高壓方式管教孩子。這個孩子從小脾氣暴躁,在課堂上打同學、罵老師。父親聽從妻子的建議,把孩子送到教會接受裝備。老師們熱情擁抱這位小男生,讓他感受到愛和尊重,個性變得不再衝動。偶爾生氣想打人時,老師就告訴他:「當你舉起你的拳頭時,就是告訴別人,你的腦筋不行了!你要動腦筋?還是用拳頭?」他便鬆開拳頭,然後指著自己的頭,從此他的情緒不再失控。到高中時,他在球場上雖遭學長動粗,卻沒有生氣。他還說:「學長很幼稚,為了兩分球而起衝突。」他升讀大學時念護理系,很多同學靠作弊過關;但他堅持不作弊。他說:「我寧願重修,也不要將來在臨床上失誤而害人。」

有一位國三女生,因為看到這世代年輕人被網路綑綁,於是發起「1分鐘覺醒」運動,要大家在下線時,花1分鐘思考:「我花這麼長時間跟人聊天或看影片,究竟學到多少對現在和未來有幫助的事物?我可以做哪些有長遠價值的事取代上網?」這個活動讓許多兒少同工在服事時,都主動把手機交出來,放在一個名叫「養機場」的盒子,直至服事結束。服事的空檔也看見許多兒少同工拿出課本唸書,後來她申請上頂尖大學。

  因著博愛浸信會兒童部的異象及見證,中華基督教浸信會聯會舉辦觀摩會、特會及師資培訓課程等等,邀請兒童部分享兒少生命工程。兒童部派牧者及兒少同工出席,示範主日學和舉辦工作坊,詳細分享兒少生命工程的異象和心得,讓教會牧者及兒少導師觀摩學習。

與父母合作
  首先,兒童部鼓勵父母在家裡進行親子靈修,因為生命的根基是在屬靈生命上面。例如給家長每日讀經進度。其次,兒童部導師要跟父母溝通,面對孩子的需要,教會給予父母和孩子正面回饋,同時建立孩子的自信及對神的信靠,在互動的過程中使父母對孩子產生信心和盼望。家長大部份時候看見孩子的缺點與不足,總會責罵,但兒童部鼓勵家長發掘孩子的亮點,讓父母學習欣賞孩子,建立孩子的自信。

  陳傳道觀察到,大部份孩子問題的根源都在於父母。簡單而言,孩子的問題就是父母雙親的生命問題。孩子發生問題,父母親當省察自己的生命,會不會在成長的過程當中,生命並未更新,也無法傾聽和了解孩子的需要。要滿足孩子真正的需要,責任其實是在家庭和父母的身上。透過親子學習單,兒童部盼望孩子與父母彼此有更多生命的對話。

  花蓮有需要的孩子五花八門,包括過動兒、家暴、單親等等。為幫助有需要的孩子,兒童部主要透過分班牧養、門徒裝備和團隊事奉來建立孩子的生命,導師也給孩子多一些關切與擁抱。只要孩子願意緊緊跟隨神,與團隊一起成長,最終會成為生命品格有正向性的孩子。

  兒童部強調導師要幫助孩子建立寬廣成全的心態。現今社會倡議人文主義,強調個人成就,教會卻要效法耶穌,不但要服事,而且要捨己,彼此成全。受裝備的兒少同工服事年紀較少的國小學生及幼兒,代表要成全他人,彼此共好,當孩子長大出社會後,也會抱持這個心態,願意跟別人分享。

  兒少生命工程建造的核心價值為:「真理、相愛、成全」,意味著基督徒行在真理中,彼此相愛及成全。父母要成全孩子,孩子也要成全父母,親子之間彼此更多認識。有時家庭衝突源自於彼此缺乏認識,對話不夠,而孩子也受到學校、社會以至互聯網的影響。教會要與家庭合作,各盡其職。一方面,教會可以提供合作或活動,使孩子成長;另一方面,父母要承擔起養育的責任,包括關愛、牧養、成長規劃等等。

  兒童部常常教導兒少導師要與家庭共養孩子。由於教會與孩子建立了關係的建立,孩子上大學後也願意繼續回到教會,與導師分享。孩子原本活在比較單純的教會和家庭當中,一旦上大學後,彷彿進了花花世界般的社會縮影,面對不一樣的理念與價值觀的衝擊,孩子如何作正確的選擇與判斷?陳傳道認為,只要家長願意跟教會合作,她與同工在這方面都很有信心。

  台灣近年推動108課綱,教會如何幫助父母和孩子應對?陳傳道認同108課綱的理念,如全人教育、自主學習及溝通等等,而兒童部則看重生命品格、事奉技能、生活智能、人際關係的培育,相信能夠與108課綱相配合,協助學校,幫助孩子成長。

  陳傳道認為要多為父母禱告,因為孩子的生命和責任主要在家庭,父母要覺醒,與教會合作,甚至成為兒童部志工和輔導。現今雙親工作忙碌,如何把焦點放於孩童生命的建造上面,都要付上心力與代價。

禱告焦點:
  1. 為父母的覺醒禱告,求主賜父母智慧及心力,願意花時間培育孩子的生命,成為神百般恩賜的好管家。
  2. 求主祝福兒少生命建造導師,賜下策略,與父母合作,建立孩子成為基督的精兵,復興這個世代。

新聞照片:


←前一篇 下一篇→
Created: 2024年03月11日

原始連結 基督教新聞中心 台灣聖經網 中華基督教網路發展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