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拜是多元卻合一的聲音 陳韋安:群眾同感一靈是上帝的顯現 (2023年07月04日)

新聞提供: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時代論壇訊】你聽過上帝的聲音嗎?有人認為讀聖經時會聽到,也有人表示可從聽道中聽見,亦有人覺得上帝會透過身邊的人向你說話。建道神學院副教授陳韋安牧師於日前舉行的「聖樂、崇拜論壇2023──敬拜中的迴聲」(MUSE Forum)主題講座「上主的聲音,人的聲音:敬拜中教會群體的聖靈論」,指上帝透過群眾的聲音向世代說話,而敬拜的聲音應多元而非統一。


陳韋安稱上帝的靈不單是個人的靈,更是群體的聖靈。他引用德國神學家Michael Welker著作《上帝的靈:聖靈的神學》,指書中提及聖靈的工作往往是群體性,並非只是個人的恩賜能力,更是使群體團結和更新的力量,就如舊約中耶和華的靈降臨在以色列人身上,使他們能打勝仗一樣。

聖靈在群體中擔當著重要的角色,陳韋安亦引用拉丁諺語「Vox Populi,Vox Dei」(The voice of the people is the Voice of God),意指群眾的聲音,某程度上即是「上主的聲音」。雖然並非每次的群眾聲音都等同於上主的聲音,但上帝的確會「喺某個moment,藉住群眾嘅聲音,一個同感一靈嘅表達出現,當中係聖靈(嘅工作),聖靈作為群眾嘅靈去顯現出嚟。」故此,上帝並非使用某種特定聲音向人說話,而是整個群體一起去「voice out」。

若將這概念套用於敬拜,陳韋安以馬勒第二號交響曲《復活》來形容「群眾的聲音」,認為這樂曲很能夠表達「The voice of the people is the Voice of God」的意思。樂曲最後十分鐘描述耶穌基督再來、死人復活的場景,他說雖然歌詞並非直接講述上帝的說話,但群眾的歌聲就正正透過音樂表達了出來,令他十分感動。

若有不同領受 需要花時間摸索

當群眾同心講述一件事時,正正展現著「上帝的聲音」,陳韋安認為敬拜就是如此,以不同卻合一的方式展現,「當群體一起發出聲音的時候,無疑是對上帝敬拜的聲音,不過同時是上帝聲音的顯現。」他指這種聲音亦是一種多元,例如多種不同的音調、聖樂或現代敬拜等音樂類型,並非純粹只有一把聲音,而且每個人所理解到的「上帝聲音」亦不一樣,「One word,many voices,One Spirit」。在實際應用上,陳韋安認為可嘗試不同的音樂風格,讓整個敬拜不至於單調;也要嘗試展現不同參與者的聲音,保留不同聲音的獨特之處,讓崇拜展現多元合一的聲音。

陳韋安表示,若有人有不同領受、有不同的聲音時,大家要花時間去摸索和消化,過程通常比較慢,當彼此還未達成共識時也不要「硬推」,因很難所有人都有同一個想法,故此需要時間溝通才能實踐行動。他認為,群體的聲音比較重要,因為這些聲音背後往往都是渴望被聽見、被了解。

上帝聲音會透過大自然展現

陳韋安稱,根據聖經記載,上帝很少直接說話,其中的例子是創世記三章亞當與夏娃犯罪後躲避上帝時所聽見的聲音、荊棘中呼喚摩西、以利亞在山上遇見上帝等場景,其餘大部份都是透過人說出來,並且是「微小但能夠清楚聽見的聲音」。他指上帝的聲音(The Voice of God)也會透過大自然展現出來,詩篇廿九篇多次提及耶和華的聲音是發在水上、使火焰分岔等;當上主的聲音顯現後,便出現「洪水泛濫之時,耶和華坐著為王」的景象。

正因上主的聲音會以不同方式展現,陳韋安說這並非只是指透過空氣震盪出來的聲音,關鍵是在於聖靈怎樣向每一個人說話。他認為聖靈是上帝在世界裡的「手」,是祂與世界接觸的媒介,作傳遞聲音的橋樑,讓人能與祂互動,「聖靈在你裡面,所以上帝能夠聽見你的聲音,同時你都可以透過聖靈聽見上主的聲音。」

是次的MUSE Forum揉合了聖樂與敬拜、傳統與現代的音樂元素,有來自不同宗派及堂會的音樂事奉者參與,包括大學基督徒樂隊、教會敬拜隊及詩班員等。項目經理兼籌委林以諾博士表示,今次聚會的目的是讓他們能互相交流,盼能做到不同的「迴聲」,「讓呢啲迴聲唔單止停留喺教會裡面,而喺生活上可以繼續聆聽、營造唔同嘅聲音。」

由觀潮浸信會、TheoMusicHK及聖樂服務社舉辦的「聖樂、崇拜論壇2023──敬拜中的迴聲」已於六月廿四至廿五日在觀潮浸信會舉行,約有一百人參與。

新聞照片:


←前一篇 下一篇→
Created: 2023年07月05日

原始連結 基督教新聞中心 台灣聖經網 中華基督教網路發展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