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失落的年輕世代 一 訪莊信仁牧師 (2023年07月04日)
文/張雅茜採訪
回到信仰的本質 用生命影響生命
根據2022年台灣教會普查報告,兒童主日學孩童逾半從教會流失,青少年聚會人數只剩5萬多人。面對失落的年輕世代,教會如何積極面對?雲林縣的水林基督長老教會莊信仁牧師受訪回應這重要議題。
回到信仰本質來思考
談到年輕世代所面對的挑戰,莊信仁牧師首先提到,水林鄉屬於偏鄉地區,2008年來到水林牧會,即便當時已經進到智慧型手機時代,從社區進入教會的孩子不少是來自隔代、新住民或功能不完整的家庭,因著家境緣故,根本沒有機會拿到手機,當時他們的挑戰是自我價值低落的問題。即使到了今日,無論城市或鄉村,國高中生大量沉浸在網路遊戲或交友軟體當中,其實背後也都是在尋找自我價值和自我認同。
自我認同是一步步在真實認識自己的歷程中,愈來愈自在去面對所在的處境,而不是在一種相對性的比較中。觀看今日年輕世代的成長過程,常常看見的是,帶著升學掛帥的思維用分數決定自我價值,踏入職場後就用薪酬決定自我價值。若年輕世代真認識上帝,找著自己生命的定位,那所面對世代的挑戰就不再是挑戰,就不再掙扎,會掙扎是因為他們不認識自己,不明白神的心意,總是透過環境和世界的價值陷入比較,找尋「我是誰」、「我要往哪裡去」。
教會要帶青年人往哪裡去?
很多時候,教會在面對時代潮流是害怕的,所以嘗試向世界靠攏,用世界的方法盡量吸引他們,但其實要很誠實的講一句話就是:教會沒有辦法比世界有趣呀!教會能夠研發一款手遊嗎?可以,但事實是,我們永遠比不上真正手遊公司砸大錢在做這件事。
「我們(教會)本來就跟著世界不同。」如果我們不斷要從世界當中找青年面對時代挑戰的話,那我們只會被世界的焦慮影響,而產生教會面對信仰的焦慮。那些焦慮使得我們幫助年輕世代尋找自我認同時,是一個反效果,可能會加諸信仰的帽子在他們身上,告訴他們應該要如何。當信仰成為「must to be」,他們就會有更大的掙扎。
「真理」是教會存在的唯一目的!
青年事工,水林教會怎麼做呢?」莊牧師說,既然是本質性的問題,就要回到教會本質上來思考。他引用神學院老師舉的例子,銀行如何訓練一個職員明辨真假鈔呢?就是讓他們對真鈔有100%的認識。而「真理」是教會唯一存在的目的,所以帶人認識真理是教會存在唯一目的。水林教會大多的兒童、青少年來自社區,幫助他們認識神的話是教會首要的服事,這也逐漸形塑了兒童、青少年一同做禮拜的文化。
為了幫助他們更深刻認識上帝的話語,莊師母與同工在禮拜後設計出五個體驗闖關活動,每一個關卡的設計都是為了幫助兒童、青少年複習並加強牧師在主日中傳講的信息,最後也會有行動方案,進一步幫助大家在生活中實踐信仰。
「我們的問題不是青年是什麼與青年擁有什麼權利,而是,『教會群體』是什麼與青年在其中的位置。」莊牧師引述德國神學家潘霍華所寫的「論青年工作八大提綱」提到,當一個人從基督群體的視角,用這樣寬廣整全的眼光來看自己在群體的位置時,會幫助一個孩子持續在基督群體裏成長的。這樣他們就不會有「因為我還小,無聊沒事,所以爸媽把我丟到主日學。」然後長大之後,人生有更重要的議題,需要去闖一番事業,就跟上帝告假,等到退休有空再回教會。許多人是在人生轉換階段中從教會流失掉了。
「我們不把孩子當作孩子。」莊牧師說,水林教會的青少年在國中之後,會進到教會全人門徒訓練系統,裡面會看到13歲的國中生和80歲的長輩一起門訓,一起對話,一起探討時代的處境和如何去面對。因此,他們看見的是一個基督群體的全貌,不只是同儕而已。當他們看見一個基督群體的全貌時,他們會看見責任,會知道在這個信仰群體中自己是誰,要怎麼學習,要如何面對。另外,每週六有查經班,每一年有手抄聖經的活動。15年來,教會弟兄姊妹已經把新約抄完,未來希望可以把整本聖經抄完一遍。
莊牧師說,2008年來到水林教會只剩下8個人,平均年齡67歲,是一個高齡化教會。而這些長輩非常關心孩子們,非常願意用基督的心來愛這些孩子。15年過後,目前教會有70%是第一代信徒,會友80%平均年齡在30歲以下。教會一路以來做的就是跟這群長輩一起關懷、一起看重每一個神帶到教會的生命,一起去釐清世界與天國價值的不同,陪他們走生命的每一哩路。
牧養過程一定有挑戰,因為不是每個陪伴的年輕人都會回到故鄉,依舊有像其他教會一樣,面對年輕人來來去去的問題,就是不斷將焦點回到教會存在的目標,真理的回應是人可以回應大使命時,建造門徒生命在神的話語上,這是服事青年中思考的核心價值。
回到神的心意上面
「對於教會年輕世代的事工建議為何呢?」莊牧師提出自己的看法,第一個反思是,「什麼是我們作青年事工的動機?」莊牧師再次引用潘霍華牧師在「論青年工作八大提綱」中第一條提綱意涵為提醒:如果我們沒有一個很清楚的動機,那我們所做的青年事工將會是個災難。動機幫助我們檢視的是,當我們面對每個生命時,在乎的是生命還是數字?
很多都會型教會的青年事工是有數字的壓力,這會產生一種青年牧養的焦慮,面對焦慮最快的應對方式就會用活動吸引人來。而如果我們在乎的是生命,我們就會深刻明白,生命無法量化,高純度陪伴一個生命是相當耗費心神的,看看耶穌也不過帶12個門徒。當動機釐清了就會很自在,面對眾人的眼光,面對年輕人來來去去,你都知道,你所陪伴的生命都在神的計劃裡。
第二是用整全的基督群體來思考。如果用的是全齡牧養、共同成長的角度來看時,我們可以幫助年輕人重新在整全的基督肢體中定位自己的生命歷程。
第三,要把青年人當作成熟的個體,跟他們一起探討信仰,而不是像過去的思維去想活動如何有趣,怎麼樣才能吸引人來。就像我們不會說去學校很有趣,也不會因為學校不夠有趣就不上課,因為我們知道認真學習,是為了累積基本學科能力。如果學習是這樣,那為什麼信仰不是呢?為什麼我們要不斷地把信仰變得有趣,說這才是孩子需要的?我們要做的是把神的話更純全地帶到他們的生命裡,不是用我們的想像把兒童主日學變成幼幼台,覺得這樣才能讓他們認識信仰。
最後一點提醒是,教會不要譁眾取寵,不要迎合時代。莊牧師說,常常聽到有同工分享,教會就是要讓青年有舞臺,這樣他們就會認同教會。莊牧師並不認同這想法,因為舞臺會讓人忘記自己是誰。當青年人被教導在教會要有自己的舞台時,他已經忘記他是在基督群體當中了。
回到信仰的本質,耶穌回應呼召的使命是進耶路撒冷被釘十架,這歷程並不快樂,沒有啦啦隊加油,是極度痛楚,因為祂明白神的心意也表露人性的掙扎,這才是真正的信仰,我們的信仰不會沒有掙扎。沒有掙扎的信仰是虛偽的,有一天會垮掉。
年輕人必須自己經歷信仰,深刻明白能服事不是因為自己可以做什麼,而是上帝要我做什麼。當這出發點被釐清,他們看重不再是我表現得好不好,更在乎的是生命有沒有活出一個服事者應有的態度與高度,所以建議不要給青年人舞臺,是要讓他們明白什麼才是主所喜悅的服事。
疫情像是個篩子,讓教會去面對一個信仰本質性的真實問題:「到底我們過往所倚賴牧養方式與聚會型態焦點在哪裡?」真理是教會存在的唯一目的,牧養一直都是生命影響生命,是質變也需要時間。牧養基督群體,回歸真理的本質,領人進到全備救恩,進入真理活出真理,成為真門徒,會不會這才是歷世歷代的教會都真正要做的事情呢?
←前一篇 |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