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躬盡瘁的加拿大宣教士》 馬偕一生都經歷了什麼? 瘧疾、癤瘡、喉癌,抗病服事至安息:我失去聲音,仍在講課 (2021年11月12日)

新聞提供: 基督教今日報

上(10)月18-20日,台灣神學院舉辦「論述與傳承:馬偕來台宣教150週年紀念講座」,19日邀請到王政文教授,以「馬偕疾病與日常生活」為題分享。


頻繁的生病

從史料可以看見,馬偕到處奔走,建立教會,付出很多心思,在他寫信給麥威廉的書信中提到:「沒辦法休息,工作量又多的難以抵擋。」從馬偕的一生中,可以看見他勇敢,且工作量相當驚人。1886年,馬偕身體最不好的一年,曾在日記中寫道:「我好想休息,遠離這個苦難的世界。」

馬偕有相當多的醫療知識,很多時候自己給自己治病,在他的紀錄中,包含發燒、瘧疾、感冒風寒、癤瘡、腹瀉、暈船等。王政文分享,病人通常描寫身體症狀,而無法得知病因,從日記裡面很難直接推斷具體的疾病。

瘧疾是傳教士的老敵人

發燒是馬偕紀錄最多的病症,高達65次,認為與常見的瘧疾相關,他判斷自己為瘧疾後,會服用大量的奎寧,藥物很快見效,接著又繼續工作。

他形容瘧疾是「老敵人」,許多來這裡宣教的傳教士、士兵、外國人,都深受此病的困擾。而在發燒時,馬偕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臥床休息,神奇的是,他會躺在床上,繼續教學與禮拜聚會,就在房間內舉行。

後來,馬偕開始改善原本的住所,往上加蓋了空間。因為再熱帶國家,最好預防瘧疾的方法,就是睡在高處。果然,居住品質改善後,馬偕生病次數也減少。

1884年清法戰爭時,基隆與淡水被轟炸,馬偕描寫其睡眠相當不好,後來法軍宣布封鎖台灣,他去到香港整整五個月的時間,不斷在生病,推斷可能擔心台灣教會與信徒的狀況,工作停擺,教堂也可能被摧毀,學堂停課等等。

不畏宣教環境的艱險

馬偕另外一個常寫的症狀是癤瘡,此為細菌入侵皮膚後,所引發的發炎狀況,他形容,當全身長滿癤瘡時,一被觸碰到,就如同碰到燒紅的鐵塊般疼痛。馬偕會躺在長板凳上,學生輪流為其敷蓋藥品。

從記載來看,可以得知在癤瘡發病前,馬偕經常在外面佈道,有長時間的移動,在他的住宿過程中,描寫道:「吃飯時,豬在旁邊跑來跑去。」可見,其住宿環境的惡劣,跟他一起出去的傳教士,多無法忍受的一些痛苦,對於馬偕而言卻都無所謂,可以躺在稻草上睡覺,佈道時下大雨而全身沾滿泥巴。 {本文僅部份轉載,全文請參閱原始連結}

新聞照片:


←前一篇 下一篇→
Created: 2021年11月12日

原始連結 基督教新聞中心 台灣聖經網 中華基督教網路發展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