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困難限制你對未來的想像》 是什麼讓非洲「這個社會企業」成功? 對抗貧窮的牧師:不是順利就繼續,不順利就收山! (2021年11月12日)

新聞提供: 基督教今日報

夢想雖大,他卻扎實地從小地方著手:先認識當地的人,再與當地人一起嘗試做肥皂、香水、焦糖花生等。商業模式不成功就再換。困難很多,但他保持初衷,謹記呼召。如今職訓學校成果驚人,甚至比第一學府的就業率還要高!怎麼做到的?他的答案是:從小的夢想先開始。能力、資源有限也不要害怕,有多少就給多少、做多少。


這一個在高失業率和貧窮裡掙扎的國家,那裡的年輕人眼裡沒有希望,當地教會要自給自足更是困難。

矽谷生命河靈糧堂的牧師王亞辰在2008年第一次踏進這個國家,2014年從零開始投身對抗非洲貧窮的社會企業,他笑著說自己不過是個喜歡音樂和冷笑話、只熟悉神學的牧師,怎麼竟成了一位社會企業創業家。

就在他們的教會持續在多哥許多地方建立聚會處的時候,他們的這個社會企業──非洲職業訓練學校(ACTS)也愈做愈有成果。連多哥教育部長前來致詞時都說:「如果多哥的每一所大學都能像這間學校一樣,二十年後多哥的失業率就消失了!」

這場對抗非洲貧窮、翻轉絕望的戰役,其中的種種困難終究被突破和勝過了。直到現在,「到非洲開始一個社會企業」還沒有失敗,甚至頗有展望。多哥第一學府的畢業生就業率約是五成,他們的職訓學校畢業生高達八成可以順利就業或者得到實習的機會──他們怎麼做到的?

「我夢想有一天非洲教會能自給自足!」

王亞辰記得在2008年的青年聚會上,多哥的一位牧師喊出了這句話:「我夢想有一天非洲教會能自給自足!」他心想,這個夢想也太困難了。沒想到當下,一個很清楚的聲音進到他耳邊「在神沒有難成的事」。王亞辰突然喊出「阿們」二字,他知道這就是了,上帝正邀請他回應非洲人的吶喊。

在花時間與當地人相處以後,王亞辰發現很多非洲人也有同樣的渴望。「他們真正希望的是自給自足,可以靠自己的能力獨立生活。」他觀察後發現,具備電腦技能和外語能力就會非常好找工作。然而當地教會不乏會這些能力、也願意教的弟兄姊妹,願意學的人更是多,「他們缺的是職業訓練的平台。」

環境艱難?好奇心讓事情迎刃而解

「從我大喊阿們的那一刻,我就告訴自己不論成功或失敗,我都會繼續回來(多哥)。不是順利就繼續,不順利就收山。」環境充滿挑戰沒關係,做不起來再想其他的方法。「如果你確定這是你要做的事情,那麼花時間想『要不要放棄』就是在浪費你的生命。」

舉例來說,「文化差異」經常是王亞辰要面對的困難。多哥職訓學校的校長Francois與當地酋長和政府的關係非常好,走進社區、與弟兄姊妹連結更是全靠他。但是Francois並不熟悉──不像王亞辰這位長年住在矽谷、熟稔於講求效率和報表的工作方式。身為一個中間人,他要想辦法向美國這一邊解釋Francois在做的事情,又要和Francois溝通財務報表的事情。

王亞辰發現,肯放下身段與保持好奇心,許多事情就能迎刃而解。「永遠要看別人比自己強,用好奇而非批評的眼光去了解身旁的環境。」 {本文僅部份轉載,全文請參閱原始連結}

新聞照片:


←前一篇 下一篇→
Created: 2021年11月12日

原始連結 基督教新聞中心 台灣聖經網 中華基督教網路發展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