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員漁民服務中心成員訪船經驗談 (2018年05月17日)

新聞提供: 教會公報

 

【林婉婷採訪報導】

豔陽高照,白鷺鷥優雅地在甲板上啄食櫻花蝦,外籍漁工們眼神犀利、手腳俐落地在一群細小混獲中分類出不同種類蝦米。結束分秒必爭的捕撈過程,回到港邊仍有需多工作等著他們,然每每談起工作,漁工們眼神仍閃耀著專注與自信的光彩——多數人對外籍漁工勞動與生活環境陌生,而平安基金會所屬海員╱漁民服務中心成員定期訪船,將漁工的困境與需要傳遞給各界知道。

中心訪船配合漁業淡旺季,忙起來每天都有行程,足跡不限於前鎮漁港,還有旗津、中芸、東港等。目前中心社工人手不足,除陪同翻譯的新住民姊妹,督導戴華菊、國際專員賴慧蓉和社工曾芳喬3人必須全部投入,也各自有精彩的訪船故事。

戴華菊提到自己初到中心那年,前鎮漁港還沒有澡堂,常常看到漁工們只能在甲板和路邊水龍頭洗澡;經由中心、海洋局和漁會溝通,才發現漁會已設有公用太陽能熱水器澡堂,卻因害怕設備遭竊而未開放。「那時到現在的改變,就是『沒澡堂』變『有澡堂』,但漁工們在船上工作和生活環境卻仍舊嚴苛。」戴華菊感嘆。賴慧蓉特別指出漁工們就算共用一間澡堂仍很知足,他們談起工作充滿熱忱,實際接觸與主流媒體灌輸外籍移工刻板印象大為不同。而曾芳喬則處理過漁工們因國籍、族群遭受歧視的問題。

5月初訪船時,中心為漁工們送上耳塞,除了可以避免睡覺時蟲子爬進耳中,也可在潛水作業時使用。除了感傷與溫馨,訪船也有緊張時刻:去年10月破獲高雄港史上最大宗走私菸案,由於無法判定外籍船員涉案程度,案件擱置、走私船一直停泊在港邊。後船上柴油將用盡,不巧漁工簽證過期,無法上岸;若無法用柴油供電,恐造成冰庫食物腐敗,船員們將面臨缺糧危機。今年4月初中心輾轉得知訊息,緊急補給物資並聯系法務人員,法院考量漁工們海上工作各種迫不得已,不追究他們於案件中的責任,這群被囚禁船上的漁工們才得以返鄉。更多精彩故事請待3456期4、5版專題報導。

(相片提供╱海員漁民服務中心)

新聞照片:
 

←前一篇 下一篇→
Created: 2018年05月17日

原始連結 基督教新聞中心 台灣聖經網 中華基督教網路發展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