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香港青少年守望祈禱會 以祈禱對抗無力感 (2016年03月22日)

新聞提供: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時代論壇訊】

最近社會頻頻出現青少年自殺個案,各界紛紛努力嘗試找出問題根源,對症下藥盼能化解下一悲劇。面對連環輕生事件的發生,相信我們當中會遇到不少傷感及無力感,二○一七香港福音盛會於三月二十日下午假基督教宣道會北角堂舉行為香港青少年守望祈禱會(以勒基金合辦),選擇以祈禱的方式去回應年輕人自殺事件,亦與會眾同心為香港青少年守望。

守望祈禱會中有五個主要向度,包括關注傳媒、青年工作、家庭父母、老師教育以及青年信徒五種不同的視角去為社會祈禱。由嘉賓講者先分享和帶領祈禱,然後會眾再分成小組一同祈禱守望。

傳媒可預防悲劇

明光社副總幹事傅丹梅指出二○○二年長洲東堤三學生自殺事件,明光社曾發出聲明譴責報章將報道放在頭版後詳細地描述自殺方法,因報道無疑令更加多人覺得燒炭自殺並不是太大問題,以死後的容貌不太差去美化自殺。傳媒的影響很大,尤其對於一些未信主沒有充足的內在抗逆能力的人,當他們看見一些負面新聞時,心情也自然會受影響,於是更會仿傚。傅丹梅提及到九八年有燒炭報道後,之後累積有三百個人採用這種方式自殺。能力愈大,責任愈大,她提醒傳媒報道時要平衡新聞自由和公眾利益。

傅丹梅建議香港傳媒工作者需要依照一點指引,報道自殺個案時應盡量低調處理、不要放頭版、放大標題及內文詳細報道。非公眾人物可以用較短篇幅報道,不要詳細報道自殺所用的方法,避免灌輸自殺可以一舉成名。傳媒工作者應尊重自殺者和家人私隱避免刊登全名,報道也不應歸咎於單一成因。傳媒不是單純滿足讀者知情權,更要做預防工作,提供支援機構熱線使面對相似困境的人可以尋求幫助。傅丹梅強調都市人接觸社交媒體機會更高,傷害更大。她表示當你轉發一些自殺的報道後可能對某人已經造成一些傷害,因你不知今天哪一個心靈是較脆弱,令他找到共鳴,以輕生成為解決問題的方法,如果有個人相片、資料的報道就不要轉發出去為妙。傅丹梅相信由傳媒開始,至家人、教會,每人都做好本份時,悲劇是可以止息的。

青年工作者朱子溢傳道同時擔任嶺南大學校牧處同工,負責統籌學生生死教育課程,他渴望以行動禱告來關心青年問題,當中有三個向導為青年禱告:一、在大學校園中,其實有不少學生是非常積極、進取,正面,想用自己生命來影響、祝福其他人。但當他們所處於的狀態,所面對的社會是充滿渲染、標籤,心中就有很大掙扎。他懇求會眾一同記念這班年輕人不要效法這個世界的文化潮流。二、鼓勵大家一起宣告唯獨主是我們唯一的出路、盼望、保障,年輕人的依靠。宣告不可依靠自己,求主興起更多同行者成為流通的管子。三、相信神仍然在工作,不用灰心失意,信望愛能堅守信仰。信是堅持你的信念;望是在當中找到你的出路盼望;愛是行動,用愛實踐真理及愛自己。

困難助建逆境智商

身為父親的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基督教事工部主管吳瑞龍牧師曾探究年輕人自尋短見背後的原因。他指出當中不少是家境不錯,成績不錯。他回想自己當時物質沒有這麼富裕,但成長過程是充滿快樂。他表示最大分別是以前他的成長是一步一步面對困境,可是現在父母關懷備至,會幫子女解決所有問題。但始終有一些問題如會的結構性問題是父母解決不到,於是子女遇到後便萌生自殺的念頭。他引用耶利米哀歌三章27節「人在幼年負軛,這原是好的。」他勉勵作為父母,可嘗試反省會不會太保護自己的子女,反而平時可多給子女機會去作判斷,給他面對逆境和困難。

灰色思想籠罩社會

建道神學院教牧及專業進修學院總監滕張佳音師母憶述小時候也經歷讀書壓力和不愉快,但當時五十年代出生物質比較缺乏,不覺得痛苦,只要爸爸媽媽、兄弟姊妹在一起就滿足。都市人有很多物質,但最親的爸爸媽媽不在家,真正朋友在虛擬世界當中,內心很孤獨自閉。其實中國有不少自殺群組,要幫助他們走出自殺念頭是很艱巨的工程,因在網絡世界,灰色的思想會傳播得非常嚴重。年輕人有一種無力感來自競爭社會充斥精英主義、標籤效應--住的、做的已經標籤你是哪一類人,你的價值取決你賺多少錢。這無疑產生很多對身份的焦慮,使很多令人氣餒。如過去讀書時老師還會學生啟發人生一些道理,今日教育制度好像過分關注考試,缺乏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其後,由一眾金巴崙長老會牧民堂青少年信徒分享自身見證彼此激勵。每個信徒各有各自身的故事,其中有因為選科關係由精英班派到成績最差的一班,曾經很絕望,但神在當中讓她看見身邊同學的長處,學懂欣賞大家。有家庭見證,由信仰轉化父親,成為蒙福的家庭。亦有在校園中傳揚福音,以自身生命作見證等。青少年信徒帶領祈禱後,陳一華牧師帶領誦讀「關懷宣言」及祝福完結。當日有逾百人出席。

大會關懷宣言:

青少年人乃屬神所喜悅群體,他們是教會與社會未來的主人翁、不可或許的棟樑。因此,我們義不容辭關愛、培育他們成長。
為這原故,我立願在面前日子裡,盡自己的努力付出代價,達成以下四方面行動:

(一)持續不斷為他們禱告!
(二)樂意聆聽他們心聲!
(三)願意更多與他們交流、溝通!
(四)培育他們建立穩固的信仰根基!

最後,求天父幫助我,加能賜力給我,讓我可以達成上述關懷目的,成為青少年人的同行者,阿們!

新聞照片:


←前一篇 下一篇→
Created: 2016年03月22日

原始連結 基督教新聞中心 台灣聖經網 中華基督教網路發展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