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勇武抗爭的信仰反思」 李耀坤:不滿反動?還是捍衛共善? (2016年03月22日)

新聞提供: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本報訊】

年初二凌晨的衝突事件以來,香港人十分關注當中的暴力,以及所反映的本港情況並帶來的影響。於三月十七日晚上的「暴力╱勇武抗爭的信仰反思」研討會,世華網絡資源營運總監劉進圖、中國神學研究院副教授李耀坤博士及循道衞理聯合教會袁天佑牧師分別從國際參考與數據趨勢分析、神學和牧養角度探討此議題。

劉進圖分析本土派的想法,提出三個疑問:一、勇武抗爭的風險、代價和成功機會;二、勇武抗爭以外的別的路,例如參選,他特別提到「『政治素人』單靠網絡傳播也有可能打敗在地區上經營多年兼有龐大輔選機器的現任議員」。三、為了勇武抗爭而活在仇恨中,值得嗎?他觀察到「本土派青年傾向認同暴力路線之初,內心沒有太多仇恨,主要是憤怒」,但後來變為仇恨。

李耀坤首先承認對旺角衝突事件沒能力定調,並促請成立具公信力的專責小組,認為倘透過其引發相關討論值得社會各界深思。他提出在和平主義與政治現實主義的兩極之外,神學討論的第三個見解:在武裝衝突中探討如何秉持公義。此見解的原則同樣以和平作為大本,說到和平,李耀坤指「不是崇高(而不可達到)的理想,而是耶穌基督所成就的。」

在武裝衝突中探討如何秉持公義?

李耀坤闡述在武裝衝突秉持公義的重要原則:一、糾正重大且清晰的錯誤:例如若聯合國成員向別國使用大殺傷力武器,必須向安全理事會交代。並且是有限度的,當錯誤得到處理,武裝行動必須停止。二、行動者的代表性:例如拆大台背後的原因會否是公民社會瓦解或屬一項政治行動,梁天琦取得六萬票是對不滿的反動?或是代表我們捍衛的共善(common good)?如是後者,所捍衛的共善是甚麼?等等,也屬此因素;三、辨別原則:不能攻擊無辜者或他們的物品,只可針對作戰人員。四、行動方式合乎比例:例如南非的情況,首先是非暴力,之後罷市、罷課。

袁天佑指他會避免分化和保持中立,不是在講台而是在建立友誼、茶餘飯後時將自己的立場與會友分享。他指,在牧養時不須太多譴責,而是保持同理心,「但也會問,行使暴力是否對呢?暴力的多少是否合理?」他認為「教會最不是的是為政府背書,因為政府已經有很多宣傳,反而要站在受壓制的一邊。教會在社會應擔當貧窮、軟弱的人(的重擔),與信徒反思大家一同造成的社會價值,是否需要轉移。」

當日神學生林淳軒獲邀作出回應,他說沒有人喜歡暴力,而信仰是保護弱勢的人。他認為信徒可以擔當暫緩衝突的角色,保護無辜的人。

「暴力╱勇武抗爭的信仰反思」研討會由公理匯研主辦,假基督教會活石堂(九龍堂)舉行,超過三百人參加。大會將於四月九日(週六)晚上七時三十分假基督教宣道會沙田堂舉行內容相同的第二場聚會。

新聞照片:


←前一篇 下一篇→
Created: 2016年03月22日

原始連結 基督教新聞中心 台灣聖經網 中華基督教網路發展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