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主題聖經 6月25日 星期二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新聞中心 歷史新聞 我的存檔 合作夥伴 我要當記者
進入閱報模式 友善列印
陳家富:生態關乎權力操控
德慧講座論生態神學與公義
(2010年04月27日)
推薦本篇新聞 : 31
本新聞提供者: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基督教的生態神學是甚麼?對生態的關注與公義有何關係?為探討此類課題,由德慧文化主辦「神啊!教我十卜這個崩壞的世界」講座,已於四月廿二日晚上假基督教從基堂舉行,由漢語網絡神學院助理教授、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客席助理教授陳家富博士主講,分析基督教生態神學,以至生態公義的問題,聚會約有二十位信徒參與。

神學要求生態的視野

就神學上,陳家富指生態神學旨在重尋基督宗教傳統中的生態智慧,用以對應當代的生態災難與不公義的景況,又就生態危機的挑戰,更新甚至批判自身的宗教傳統。他重申,「生態神學不只是一些倫理的法則」,更是「要求基督教群體在關注生命和進行信仰實踐時,考慮一種生態的維度和視野」。因此,它不僅對基督教信仰的所有層面(如:三一論、創造論、人觀、終末論等)作出評論,更關心信徒的靈性生命以至外在的實踐活動。

自然乃上帝的神聖載體

陳家富引用山米爾(H. Paul Santmire)所提出神學上普遍有兩種主題:屬靈性與生態性,前者強調神與人的垂直關係,後者展示「神──人──世界」的相互內在關係。他認為,前者關係會造成神學上的缺環(missin-link)並論述上的困難:一、或上帝的超越獨大的理神論(deism),或人操控大自然的獨特性;二、世界被非神聖化(按懷特〔Lynn White〕語),淪為一部龐大的機器。這兩種的困難加上西方文明的影響下,創造就只化約為自然(from creation to nature),而不具任何的神聖性。因此,他提出要「讓創造成為創造(let creation be creation),而山米爾的生態性神學主題就可調整上述的神學困難,肯定世界既作為被造物的有限(上帝的超越性),亦作為神聖載體(上帝的內蘊),更甚的是按莫特曼(Moltmann)的「三一式創造論」說法,世界不但由上帝所創造,更是有目的性、持續地藉祂導引而發展,並且不斷的更新。

就生態危機上,陳家富指關注生態不能避免碰上公義的問題。他指,在全球化下,生態環境被最嚴重破壞的是第三世界國家,它們因受著第一世界國家對其政治、經濟的權力操控,以至無力以政治等力量去改善環境並人民的質素,因此生態公義亦關心權力及社會公義的問題。如此,他闡釋,生態神學也跟著解放神學的路線,重視對受壓迫者的解放,例如(生態女性主義神學家)批判文化或宗教上的父權主義而造成對陰性的自然的敵視、挑戰北半球國家的資本主義擴張而造成南半球地區的人民遭受嚴重剝削等問題。

創造靈性以藝術觀看世界

另外,陳家富說明基督宗教傳統在回應生態挑戰的可索性資源:一、聖約傳統。在出埃及記,上帝上帝吩咐以色列人要休息,修補大地的創傷,並讓邊緣的社群重拾本來作為人的價值的位置;二、東正教的聖禮傳統,肯定大自然就如聖餐中的餅或酒,是上帝藉此向人啟示或施恩,因此大自然有其神聖價愃,而不可化約為滿足人類的天然資源;三、神秘主義強調平等、創造的原初性的美好。這種創造靈性(creation spirituality)鼓勵我們以藝術的眼光去看自然,而不是視之為客體,並且參與在大自然生生不息的創造。

有會提問,在基督教強調「這個世界將要廢去」的終末理解下,信徒可以如何參與生態保護和公義?陳家富回應:「基督教有兩首歌是要同時唱,就是《這是天父世界》及《這世界非我家》,表示上帝既不捨棄這個世界,但同時我們追求的價值不在此世界。我們可以同時持有這兩種的理解。」亦有會眾提到在我們城市化地區正在耗用第三世界的資源,間接對他們造成剝削,那麼又可以如何面對?他就鼓勵會眾不單要建立一種全球生態的視野,而且亦要身體力行,如多購買本地農夫的農產品等,抗衡全球化經濟下對本土經濟或另類經濟模式的制宰,並督促政府更多關注生態、經濟公義等的問題與承擔。
 
新聞照片:



其他新聞快報
四十三教會參與.近七千人受惠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考慮洗禮申請不涉政治立場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限制教堂鳴鐘有違表達自由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長老教會台北中會舉目向山祈禱會 信徒雨中禱告呼求 (基督教論壇報)
孫大程日本岡山佈道會 數百人決志 (基督教論壇報)
完整新聞照片錦集

  聖經QR-CODE: 用手機快速抽取金句卡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