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聖經網酷卡 11月1日 星期六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新聞中心 歷史新聞 我的存檔 合作夥伴 我要當記者
進入閱報模式 友善列印
封面圖片

北投教會古蹟禮拜堂修復工程啟動 盼重現歷史風華

(2025年09月24日)
推薦本篇新聞 : 0
本新聞提供者: 教會公報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林宜瑩採訪報導】台北中會北投教會將於10月13日展開古蹟禮拜堂修復工程,並於9月21日下午舉行「台北市直轄市定古蹟長老教會北投教堂修復及再利用工程」開工禮拜。牧師楊善雄以「兩根柱子」為題講道,引用聖經記載聖殿左右邊的柱子「波阿斯」與「雅斤」,提醒信徒唯有先潔淨自己,才能進入神親自建立的聖殿。

楊善雄解釋,「雅斤」的意思是「神必建立」,當人進入教會,就是要被神建立。人進入聖殿要學習在安靜裡與神同在,內心的靈要與神的靈合而為一,這樣才能真正對焦在神,人才得以被堅立。他指出,聖殿柱上刻有百合花,象徵聖潔,人要願意聖潔來到主面前。而「波阿斯」的意思是在「祂裡面有能力」,就是力量從神而來,透過人在聖殿祈禱與讚美,建立一群大能的勇士,這是教堂最大用途。

北投教會古蹟禮拜堂由加拿大宣教師吳威廉(William Gauld)所設計,外觀近似英國鄉村小教堂,但採用台式屋瓦,斜頂式的禮拜堂內部約20餘坪,外觀以紅磚為主、紅白相間,正面為拱形與三角形,外牆側面各有四根扶壁,正面有兩根扶壁,採用木框方格玻璃、上下開關的早期老式窗戶,內部為木製結構。

該禮拜堂所在土地占地約180坪,由地方仕紳陳近於1912年捐贈。二戰時曾被日本政府徵用為倉庫,日本撤退前又成為台灣神學院教師宿舍。1998年通過古蹟審查列為市定古蹟,2008年與北投保德宮、番仔厝、番仔溝共同以「凱達格蘭北投社」名義登錄為台北市文化景觀資產。

2021年因建築物的安全性考量,教會暫遷他處聚會。今年1月15日北投教會與台北市政府文化局簽約,3月30日與建築師簽約,8月4日舉辦施工說明會,9月5日由長老與執事整理周邊環境,9月21日舉行開工禮拜,期望能在2026年10月能完成整建,趕上該教會設教150週年。

 
本文 (及相關圖片) 由台灣教會公報新聞網授權提供。您可以在此加入教會公報粉絲團:


其他新聞快報
光復馬太鞍堰塞湖溢流災害 副總統蕭美琴前往視察 (教會公報)
維州長老教會背包夥伴 守護鄰里不讓學童挨餓 (教會公報)
異象與夢想 加國教會為歷史傷害道歉 (教會公報)
賴永祥長老回憶錄即將問世 呈現百年台灣教會與歷史風華 (教會公報)
興起帶領門徒的運動:「優越感」不是好消息,成為耶穌的僕人,而非只是成功人士 (基督教今日報)
完整新聞照片錦集

  台灣聖經網酷卡開放免費索取,歡迎多加利用!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