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婉婷高雄報導】「願上帝的話成為你腳錢的燈、路上的光!」高雄中會旗後教會今年邁入設立160週年,紀念活動包含手抄聖經。延續這次經驗,為鼓勵弟兄姊妹們持續建立穩定的靈修生活,在9月1日晚間,旗後教會舉辦「手抄聖經立約儀式」,這次參與抄寫者有15位,包含多位印尼小組姊妹。
在儀式開始前,眾人共享美味晚餐。當中有韓國特色料理海苔飯卷、海鮮煎餅、辣炒年糕、馬鈴薯沙拉,也有印尼料理薑黃飯、紅燒肉、沙爹蔬菜酥餅,以及甜品珍多冰(煎蕊冰)。韓式料理是由高雄科技大學航運技術系兼任講師辛俊徹,和他的韓裔妻子、韓語教師陳畢粉共同預備。辛俊徹特別分享,自己過去多參加在禮拜二的學生團契,很高興今天有機會接觸到在禮拜一聚會的印尼小組。
主持立約儀式的旗後教會牧師娘李麗雯提醒眾人,手抄聖經以禱告開始、也以禱告結束;且不是單純抄寫經文就好,還要默想上帝的話語有何啟示。眾人現場抄寫詩篇119篇105節「你的話是我腳前的燈,是我路上的光」為例,並思考上帝的話語照亮了什麼,是繼續前進的方向,還是提醒自己不致跌倒?
李麗雯希望因為思想上帝話語,與會者們在生命遇到挑戰時,能有上帝扶持度過難關。她特別分享,當年牧師吳志和與自己結束在美國的服事、等候上帝差派他們前往哪裡牧會時,在那段時間,她書寫、繪畫、默想上帝的心意,得以用平安的心來面對上帝安排的每一的「等候」。
李麗雯在受訪時補充說明,手抄聖經很適合作為靈修入門。花費時間不用很長、流程也不用很複雜,重點在於要安靜下來、與上帝相遇,並維持每日抄寫不中斷。所謂與上帝相遇,有時是對某段經文特別感動,感覺像是上帝在對自己說話,有時是在抄寫過程中思緒越發平靜。她認為這都是與上帝相遇。
在這次立約儀式後,每月將舉辦手抄聖經分享會,參與者分享靈修心得、互相激勵。李麗雯鼓勵眾人每天花時間親近上帝,也關心、邀請那些沒有在穩定讀經的弟兄姊妹,一起參加手抄聖經見證會、一起加入手抄聖經行列,「你尋找、必尋見。安靜傾聽,上帝在對我們說話。」
旗後教會印尼小組於2022年底成立,不論是在160週年紀念活動、還是這次的立約儀式,她們都以手抄印尼文聖經參與其中。姊妹們在受訪時以台語、華語侃侃而談,分享自己來到台灣、來到教會的生活。她們提到,最開始確實有語言隔閡;這群姊妹多數是中國福建省閩南裔(Hokkien)移民後代,有幾位是客家裔後代和印尼在地民族,因此有的具台語基礎,有的只會客語;有位姊妹分享,自己花了兩年才慢慢學會台語,另一位姊妹則是來到教會後才學會台語。
有幾位姊妹在印尼就是基督徒,另外幾位是慕道友;但她們來到台灣後,多數跟著丈夫的家族拜拜。有人最開始就想要找教會,後來跟著朋友到旗後教會;有的是丈夫過世後才重新踏入教會。姊妹們都說,最開始不敢跟家人說自己到教會,擔心被責罵;但現在有人的丈夫同意她和孩子到教會,也有人仍然不敢與家人坦白,但持續這條追尋信仰的路。
有姊妹表示,獨自來到台灣,難免會感覺孤單,身邊也沒有夥伴,面對重大的事情時不知所措;但在教會裡可以分享心事,有人陪伴,有鼓勵、肯定和建議的話語,心裡有盼望,也能安靜下來等候上帝旨意。姊妹們特別感謝牧師娘李麗雯,尤其用心把講道篇翻譯成印尼文,讓姊妹們更投入在主日禮拜中。
李麗雯認為,語言是溝通方式,不懂語言,就很難感受、感動。過去牧師在美國服事,就有特別為不諳英文的信徒預備華語版信息;而在旗後教會,他們也觀察到姊妹們聽得懂台語和華語,但讀寫華文很困難。於是她以人工智慧(AI)輔助工具翻譯講道篇;為了檢查翻譯的正確性,她先將華文翻印尼文、再把印尼文翻成英文並讀過一遍,也請姊妹們在閱讀時如有疑問主動反應。「雖然只是多一個預備,但就能幫助她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