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lul新竹報導】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於9月1日至3日假新竹聖經學院舉辦「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宣教160週年紀念系列活動——『教會的多元風貌』宣教論壇」。論壇首日由總會議長潘恩盛牧師主禮開會禮拜,他以馬太福音28章18至20節為題,分享「作主的門徒」。他提醒,主所賜的權柄不僅關乎使命,更呼召教會群體彼此真誠相待,從自身生命的更新開始,將人帶到基督面前,成為遵行主道的門徒。
總會總幹事陳信良牧師於致詞中指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自1865年馬雅各醫師來台、1872年馬偕博士北上宣教以來,160年間歷經戰爭與政權更替,卻始終堅持上帝所託付的使命。面對今日地緣政治與社會急遽變遷,他強調教會需承擔「整全宣教」的召命,不僅傳福音,更包括培育信徒、服事社會、推動改革,成為穩定而具影響力的力量。他回顧2000年發起的「21世紀新台灣宣教運動」,並展望2025年屆滿25年的時刻,盼望教會能在普世與在地兩端繼續整合資源、深化團隊合作,持續作為台灣及普世宣教的重要見證。
總會宣教160慶典籌備會宣教論壇暨展覽組的執行幹事陳澤胤牧師受訪談到,教會過去常關注於「特色」,然而並非所有教會都能以「特色」來定義。實際上,每一間教會都在所處地方忠實活出上帝的使命,無論是否「有特色」,都是重要的宣教見證。因此,一年多前在「宣教論壇暨展覽組」籌備會中,就有委員提出,如今宣教論壇不應以「特色」為號召,而是更應強調「多元風貌」。PCT約有1300多間教會,就有多達1300種活潑的面貌,在不同處境下的宣教實踐。
本次論壇並未安排傳統的「主題演講」開場,而是直接由案例分享開始,這是一種「從下而上」的概念。陳澤胤解釋:「宣教不是抽象的學科,而是整合性、實務性的行動。」透過在地教會的實際案例,參與者能從真實處境反思神學,再進一步回應信仰群體的召命。論壇規劃9個案例,分「市鎮型教會的牧養宣教」、「鄉村/部落教會的牧養宣教」、「教會開拓事工」、「中會及機構的宣教」四大類型,涵蓋平地與原住民教會、鄉村與都市、中會機構等,並於案例間穿插主題演講與分組討論,促進理念與實務的對話。
9月2日的主題演講,以《高舉生命與包容的教會》一書為題,邀請總會信仰教制主委鄭仰恩牧師分享,以普世教會近20年來的重要宣教反思,並由本地案例加以對話。此外,大會臨時增設一場特別講座,邀請內政部長劉世芳分享「全社會防衛韌性」議題,從國家政策、社會防災與戰爭風險等角度,呼應教會如何在社區中發揮影響力,成為增強社會韌性的力量。
陳澤胤強調,案例分享並非提供「最佳模組」,而是透過真實處境引發討論。「教會發展不是有資源才做事工,反而是因著上帝所賜的異象開始行動,讓教會的價值不斷發揮,資源才會隨之而來。」這些案例不一定成熟,甚至仍在摸索,但正因如此,更能促使互相學習與彼此激盪,以助不同教會在相似的困境中,找到可能的發展契機。
由於論壇案例多元,難以全面深入,但總會盼望透過「拋磚引玉」,鼓勵各中會在地延伸舉辦類似的區域性論壇。未來,中會可依實際需要選擇一兩個案例進行半日研討,邀請牧者與長執一同思考,喚起各地教會牧傳長執探討宣教的熱情,促使教會再發展茁壯。
此次論壇特別利用以往「年度宣教會議」的時間舉行,但做法大不相同。過去會議多半偏重宣達事工理念,今年則改以實際的地方教會事工案例作為主體,帶領與會者從處境出發探索宣教可能。因此,本次聚會不僅限於各中會代表參與,更開放自由報名,最終總人數達210人,創下歷年新高。
最後,陳澤胤提醒,教會的宣教不應只是追隨單一成功模式,而是在各自的處境中,辨識上帝的呼召,參與祂的宣教行動。「宣教本就是上帝的宣教(Missio Dei),我們要思考的,是如何成為其中的一部分。」這也是論壇以「多元風貌」為題,回應台灣社會處境與普世宣教呼聲的核心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