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國榮台北報導】針對台灣日益嚴峻的居住問題,七星中會濟南教會於6月20日舉行「守護台灣祈禱會」,邀請陽明交通大學榮譽教授林健正主講「如何解決住的問題」,直指當前住宅政策失靈,主張政府應恢復推動國民住宅政策,以解決中產階級與年輕人買不起房的困境。
林健正指出,現今不僅年輕人買不起房,連中產階級也逐漸被排除在房市之外。以台北市為例,每坪房價動輒超過百萬元,都市更新雖改善居住環境,卻再進一步推升房價,有個案更達每坪兩百萬元。他以台南高鐵站區為例,原本地段偏僻、房價親民,如今也飆升至每坪五、六十萬元,顯示炒房現象蔓延全台,嚴重偏離居住正義。
林健正指出,當高房價讓大多數人只能選擇租屋,實際上是將資源轉移到擁有資產者手中,使社會階級進一步分化。新竹高鐵站周邊高房價仍有人購買,顯示台灣貧富差距日益擴大,進而加劇社會不公。他也批評對於政府現行的打房與社會住宅政策成效有限,指出早期政府推動的國民住宅屬於「住者有其屋」政策,由政府補貼部分貸款利息,鼓勵民眾購屋自住,但政策轉彎後,推動「社會住宅」,使民眾無法真正擁有資產。
林健正強調,房貸雖有還款壓力,但能形成資產,老年亦可透過「以房養老」保障生活;相對來說,租屋則面臨租金上漲與通膨侵蝕儲蓄的雙重壓力,長期下來更不利於財務穩定。他指出,台灣住宅市場之所以失靈,關鍵在於政府缺乏房屋庫存,喪失對房價與地價的定義能力。
林健正進一步強調,政府在地價政策上亦出現嚴重失誤。政府身為全台最大地主,政府透過新訂或擴大都市計畫持有大量可供建築用地,卻選擇以標售方式充實財源,反而推升土地與房價。再加上房地產市場中普遍存在的競租與尋租現象,導致有錢人集中居住於蛋黃區,進一步加劇社會貧富差距,造成階級隔離與青年對社會的疏離感。
林健正建議,政府應大量興建國民住宅或合宜住宅,讓政府手握房屋庫存量,由政府決定售屋對象,例如已婚育子之年輕家庭,以有效壓制建商壟斷房市。此外,政府應停止將配餘地與抵費地公開標售,改由非營利住宅法人取得土地,興建合作住宅供青年與勞工入住。最後他也呼籲,務實的住宅政策應以「住者有其屋」為主軸,協助多數家庭購屋,社會住宅則作為照顧弱勢的輔助方案,才能真正落實居住正義,避免台灣走向階級隔離與社會失衡。(攝影/邱國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