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愛諾園上線 7月3日 星期四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新聞中心 歷史新聞 我的存檔 合作夥伴 我要當記者
進入閱報模式 友善列印
封面圖片

評價方濟各生態神學 莫介文: 生態問題是心出了問題

(2025年06月19日)
推薦本篇新聞 : 0
本新聞提供者: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整理:謝家誠)

【時代論壇訊】早前5月在塔冷通心靈書舍舉辦的一個有關已故教宗方濟各生態神學的分享會中,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兼任講師莫介文博士指,方濟各提醒我們環境問題同樣是心的問題,人需要重新與萬物及上主連結。

技術官僚滲透日常生活

莫介文認為,方濟各在生態神學的影響可以分為兩方面:整體生態學及生態皈依。首先,整體生態學提醒我們一切都是相互關聯,人不是獨立存在的。他介紹方濟各所批判、有關技術官僚範式(technocratic paradigm)的概念,這種範式「把萬物約化成資源,自然被約化成自然資源,沒有自己的價值及主體性」。這同樣是受到笛卡兒式哲學的影響,「我才是『心』,大自然其他的東西全都是被人研究的死物」。

他補充,這種範式使人把生態問題視作科技問題,但事實上是我們的「心」出了問題,以為整個受造世界是圍繞著人類轉,這也是方濟各對我們的提醒。這種技術官僚亦滲透我們的經濟及政治生活,凡事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

生態皈依:重新讓萬物連結

莫介文解釋,生態皈依強調的是「人重新與大自然聯合,達致一種和諧的關係。」他指出由於人墮落後大地受到咒詛,使得人與自然、非人類的受造世界處於分離的狀態。而生態靈修的目的,正正是讓人重新與萬物、上主連結,「不只是叫我們多靈修,多行山,而是要認識到人類的生存是要依賴其他受造物。」他提到有人認為生態關懷與敬虔生活無關,但生態皈依正正道出靈性並非「打開聖經祈禱」。

他形容方濟各的神學是萬有在神論(panentheism),受造物不是上帝,但不是跟上帝無關。「由早期教會和教父一直流傳下來的教導,上帝的創造和拯救從來沒有跟受造世界分離」,上帝的榮耀在受造物中可以見到。他提議教會可以把對生態的關注結合到崇拜程序,例如聖餐禮便象徵著萬物合一,「受造物藉著人的工作結合為餅和杯──葡萄汁和餅,(這些受造物)跟基督的身體和血是連在一起。」

生態問題非單一問題 人非操控者

另一講者亞洲實踐神學學會董事會成員葉月玲博士指出,生態問題並非單一問題,而方濟各的通諭中亦提到人口販賣、虐待動物、剝削女性等問題,因此其生態神學跟女性主義有共同關注。她又介紹到方濟各通諭中,以創世紀一章來闡述上帝與受造世界的關係,並指「如果人能嘗試以聖經為基礎,即使是不同信仰的人,這對整個大自然是很大的幫助」。

談到治理的概念,葉月玲引用歷史學者懷特(Lynn White)所提出的人類中心主義(anthropocentrism),指生態問題的根源,是基督教認為人有管治大地的角色,導致人成為操控者。這跟方濟各教宗在通諭中強調人沒有權力操控大自然的觀點相近,「縱使我們按天主的形像受造,並且被賦予管理大地,但人沒有權力去操控受造物。」她以女性主義神學家呂特爾(Rosemary Radford Ruether)補充,資本主義社會製造了父權、層級的關係,例如僱主操控僱員,男性操控女性,形成一種工具化的關係。

互相尊重的關係 倡簡樸生活

她又指,方濟各教宗的另一個貢獻是他提出的人類生態學,「人與人之間不是互相操控,而是彼此尊重的關係」。由於我們都是被上帝所造,我們可視他者為一份禮物,而非敵對的。「不同的性別,無論是男是女,都可視對方為一份禮物」。她提到方濟各的著作《讓我們勇敢夢想:疫情危機中創造美好未來》,當中他非常欣賞疫情中的女性,不論是護士或家庭主婦,在處理疫症的衝擊上都非常好。方濟各在任內亦嘗試在梵蒂岡讓女性擔當領導角色,也在不同教會組織例如醫院、學校、兒童組織擔任領導角色。

葉月玲又提到,方濟各亦批判時下的消費主義,因在消費過程中產生大量廢物,製造過程中亦造成很多污染。教宗提倡一種簡樸生活模式,在教會、學校、媒體等範疇推廣生態關懷。她觀察到香港教會或學校較少談及生態神學,建議可由靈修或減少消費做起,「嘗試捐出更多東西,又或跟大自然有更多接觸,或幫助更多人。」

萬物皆弟兄姊妹

第三位講員天主教方濟會的伍維烈亦指,聖方濟視萬物為兄弟姊妹,是一種「宇宙的手足情」(fraternity),因此「不是我控制萬物讚美上主,而是我、萬物、上主之間有著三角關係,我透過萬物願上主受讚頌。」而方濟各在《願你受讚頌》中多次提到「手足情義」。

他亦提到生態神學中的「互惠關係」(interconnectedness),並指聖方濟的貢獻在於把「手足情義」結合到互惠關係中,因剝削同樣是一種關係,而方濟各視萬物為弟兄姊妹。

是次「回顧過去瞻望未來:教宗方濟各對生態神學的貢獻」分享會於5月10日,由塔冷通心靈書舍、信仰生活互動坊、亞洲實踐神學學會、基督教文藝出版社合辦,在塔冷通心靈書舍舉行,設線上重溫

 


其他新聞快報
柯瀾滙拉比五旬節信息(二):七七節浸禮 宣告所有人質獲釋 (台灣國度復興報)
跳脫「讀書考試」框架 親子規劃「暑期生活挑戰記錄」 轉換身心靈 (基督教論壇報)
【每個孩子都值得被理解】國教盟、醫界與跨黨派立委共推「生活導師制度」接住不一樣的兒少 (基督教論壇報)
暑假親子一起來!樂高積木聖經故事停格動畫免費看 「從9個月到90歲都能目不轉睛」 (基督教論壇報)
介惠「愛相挺」 培力婦女改善偏鄉照顧與生活困境 (教會公報)
完整新聞照片錦集

  聖經QR-CODE: 用手機快速抽取金句卡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