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聖經QR 7月5日 星期六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新聞中心 歷史新聞 我的存檔 合作夥伴 我要當記者
進入閱報模式 友善列印
封面圖片

焦慮時代下談奥古斯丁幸福論 學者:靠信望愛面對苦難

(2025年05月08日)
推薦本篇新聞 : 0
本新聞提供者: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報道:謝家誠)

【時代論壇訊】上海復旦大學哲學學院青年副研究員賀騰博士近日來港,就奧古斯丁(St. Augustine)與幸福生活的主題分享,指社會上的人處於高度競爭、不幸福的狀態,而奧古斯丁所定義的幸福生活,讓人因著上帝的愛,得以建立關係。賀騰指,憑著信望愛可更坦然面對生活中的苦難。

談到為何會關注幸福生活這個課題,賀騰解釋,「在內地接觸到的學生、社會上的人感覺不太幸福,有很多焦慮,特別是學生群體。」他用「卷」(指惡性競爭)來形容,指人們普遍都處於高度競爭的狀態,故他希望給身邊的人另類選擇。

奧古斯丁:幸福是至高的善

賀騰介紹,古希臘對於幸福生活的定義是「Eudaimonia」,其希臘文的意思「不單純是物質的滿足,或幸福的感受,而是人的全面發展。」奧古斯丁所談論的幸福亦是沿自這個語境。幸福也是至高的善(highest good),是所有事情的最終目的。

在古希臘,當時不同學派對於幸福生活有著不同的理解,賀騰指例如斯多亞學派(Stoicism)認為憑藉德性可以達致美好生活;漫步學派(Peripatetic school)認為有3種善:靈魂的善、身體的善、外在的善;學院派懷疑論(Academic skepticism)認為幸福在於追尋真理的過程中;伊比鳩魯學派(Epicureanism)強調享樂主義;新柏拉圖主義(Neoplatonism)著重與神相似(becoming like God)及靈魂的歸鄉之旅。他認為,當時的哲學有一種實踐的面向,正如法國哲學家皮耶華篤(Pierre Hadot)所提出的一樣,哲學被視作一種生活方式(way of life)。身處這樣的處境,他解釋,奧古斯丁迫切想要證明基督教哲學或神學,才是通往幸福生活的途徑。

賀騰表示,基督教對幸福生活的理解可以分為3方面,包括恩典論、原罪論和終末論。他解釋,恩典論說的是「人們是不能透過自己的努力獲得幸福生活,必須有恩典作為前題,作為禮物白白地賜給我們」。而原罪論的出發點是人必然地作惡,不能透過自己行善。終末論強調的是幸福生活只有在終末才能實現。他認為,奧古斯丁的努力在於調和古典和基督教有關幸福生活的學說。

他續指,對於奧古斯丁而言,他把幸福生活歸類為3部份:自然的最初目標、德性和社會生活。自然的最初目標包括享樂、安寧和靈魂的天性。他發現,奧古斯丁把不同學派都整合到其體系中,例如伊比鳩魯學派、漫步學派、學院派懷疑論都屬於自然的最初目標;而斯多亞學派則可以歸類到德性方面,但奧古斯丁認為幸福生活不能單從這3方面獲得。

回應漫步學派及伊比鳩魯學派,賀騰指出,奧古斯丁認為塵世的不幸代表人不可能得到幸福,「塵世上沒有人能逃脫命運之苦……人不一定能實現快樂的事情。」針對斯多亞學派,奧古斯丁反指,「德性證明了人還在罪的處境中……人們可以分別好和壞,意味著人生活在壞事裡。」他總結,上帝才是最高的善,只有當人朝向至善(上帝)才可以達到,以及在終末才能完滿。至於社會生活的方面,奧古斯丁認為人無法得知別人真實的想法,因此紛爭是無法避免。「內心的不能溝通、語言的難以溝通、文化的差別使社會生活也無法帶給人幸福生活的保障。」

愛比理性更重要

賀騰指,奧古斯丁批評當時其他哲學學派誤把幸福生活放在塵世,會走向不幸。受到古希臘哲學影響,早期的奧古斯丁重新定義了幸福生活為「擁有上帝」(participating in God),認為「人們需要借助理性的力量,參與在善、真理裡面。」但隨著其神學發展,賀騰認為奧古斯丁認知到,「人單靠理性是不夠的,人們還需要依附、愛、親近上帝」,繼而把幸福定義為親近上帝,一種雙向、有關係的愛。「個體之愛需要拓展至鄰人之愛……上帝之愛可以構連起人和上帝的愛,也可以建立人和他人的關係,建立一個以愛為中心的共同體。」他指出,奧古斯丁認為愛比理性更重要,因為「人過度強調理性會導致驕傲,會認為自己比別人幸福。」

賀騰鼓勵眾人,「憑著信仰,不是眼睛,靠著信望愛的支撐,人們去面對生活中各種苦難,以一種更坦然的心態生活,以愛構連起此生和末世的生活。」

是次講課為「塵世的羈旅──奥古斯丁的幸福論研究」,於4月11日在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舉行,有16人參與。

 


其他新聞快報
美視障福音歌手布萊辛.奧福 融合生命經歷與信仰 將人們帶向耶穌 (基督教論壇報)
AI強化信仰連結 2025美教會報告:事工廣泛使用除了預備講章 (基督教論壇報)
透過宴席,學習成為公義的群體 (Christianity Today)
進步與傳統如何共存 美國聯合基督教會探討包容未來 (教會公報)
從生養子女體會上帝創造奇妙 中布婦女歡慶母親節 (教會公報)
完整新聞照片錦集

  真愛與承諾! 愛諾園全新上線 -- 基督徒交友限定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