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宜瑩新北報導】真理大學台灣文學系首任系主任張良澤,5月3日獲頒第28屆台灣文學家牛津獎。然而,由於該校決定台文系自114學年度起暫停招生,張良澤可能成為牛津獎的最後一位得主。創立該系的真理大學前校長葉能哲特地出席,當面向甫上任的校長李宜芳請命,盼能恢復招生並續辦牛津獎;李宜芳則回應將帶回研議。
真理大學台文系於1997年8月創立,是全台首個台灣文學系。時任淡水工商管理學校校長的葉能哲,當年向教育部申請核准設立,並邀請在日本任教的張良澤返台擔任首任系主任。
葉能哲在頒獎典禮致詞時透露,1996年創系過程艱辛,他甚至形容是「台灣文學系是騙來的」,因當時教育部意願不高,他便同時申請數學系與台文系。等到教育部審議會上被問及到底要設立哪個系時,他才表明要設立台文系,此舉讓在場官員嚇一跳,最終教育部才勉為其難地核准。
爭取到設立許可後,葉能哲四處打聽,還特別赴日延攬張良澤回國。張良澤於1997年8月就任,同步創設「台灣文學資料館」,並於同年11月1日舉辦首屆台灣文學家牛津獎,該獎項有「台灣諾貝爾文學獎」之稱,首屆得主為作家巫永福。張良澤不僅是台文系的奠基者,亦是牛津獎的催生者。
葉能哲說,得知張良澤獲28屆牛津獎,卻又聽聞這可能是最後一屆,因此他當著5月1日剛接任校長的李宜芳面前,為台文系請命,希望能恢復招生、續辦牛津獎,「別讓台文系這小小燭火給吹熄。」葉能哲甚至直言,要是張良澤真是最後一位得獎者,他建議張良澤乾脆不要領這獎。他也補充,恢復招生並不困難,只要校方提出「年度計畫」送審即可,同時懇請董事會支持,若學校決策有退步之虞,董事會應善盡督導職責。
李宜芳回應時表示,聽了91歲高齡葉前校長一席話,可以感受到他對創立台文系這一路走來的努力與投入的情感,可是她這位菜鳥校長也不好當,對許多前輩先進的意見與指導,會帶回去與相關主管研議與討論。據了解,2024年決定台文系114學年度暫時停招,主要是受到少子化衝擊,且校方停招前也舉辦過師生座談會,並承諾該系在學學生權益不會受損,直到最後一位學生畢業。
年87歲的張良澤領獎致詞時表示,過去歷任牛津獎得主說,該獎是台灣的諾貝爾文學獎,這也是真理大學重要的文化資產,應該好好珍惜。他感謝眾人不辭路途前來祝福,尤其是好友高坂嘉玲致贈「枯木逢春」花作,張良澤自我期勉,寧做枯木,不為朽木,因為朽木不可雕也。事實上,張良澤也親自提筆寫了「台灣魂」送給台文系留念。
典禮上,真理大學麻豆校區台文系第三屆畢業生馬靖雯,特地帶著兩名年幼子女獻花給張良澤。被張良澤稱為「馬兒」的馬靖雯表示,求學時暱稱張良澤為「爺爺」,如今「爺爺」得獎,當然要帶「孫子」來祝賀。她說,當學生時常去爺爺辦公室,看到一排展示牛津獎勵屆得主,最後一格是空的,沒想到竟是最後一格是張良澤獲獎。
台文系主任戴華萱哽咽表示,在得知台文系停招後,她與台文系老師特別南下,希望張良澤能接受成為第28屆牛津獎得主,因為這可能是該獎最後一次舉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