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近五成青少年自認失敗 家人二次傷害 負面影響更深
(2024年12月24日)
推薦本篇新聞 :
0
本新聞提供者: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
(整理:陳穎珩)香港基督教服務處(下稱服務處)早前進行調查,了解青少年的失敗經歷,並於12月14日舉行發佈會。調查發現,近五成受訪青少年自評人生的「失敗指數」為6分或以上(滿分:10 分),即傾向自認失敗,而其失敗經歷主要與學業有關。此外,55%的青少年在經歷失敗後再遭他人「責備」,這種二次傷害以家人造成的負面影響最深,進一步損害青少年的精神健康。
服務處在今年6月至9月以問卷調查方式,訪問了597名12至24歲青少年,了解他們的失敗經歷,結果48.3%青少年傾向自認失敗。有82.1%受訪青少年把「失敗」定義為「未達到自己理想或預期目標」,其次為「自己的強項或能力不能充份展現」(51.8%)和「未達到其他人理想或預期目標」(42.4%)。至於造成最大影響的失敗經歷,77.2%的青少年表示與「學業成就」相關,其次為「個人能力展現或發展」(48.2%)和「朋輩或人際關係」(39.5%)。
另外,超過六成青少年表示害怕失敗,主要與他人期望相關,如「怕別人對自己失望」和「怕連累別人」等。調查同時發現,相比追求成功,青少年更擔心面對失敗,但愈傾向迴避失敗,精神健康愈差,反映教育青少年願意面對失敗,更能夠促進精神健康。
調查亦發現,青少年在經歷失敗後再遭負面回應,會形成二次傷害;二次傷害愈大,精神健康愈差。一些較常見的負面行動,包括「過於關心我」和「未經我同意,把事件對外透露」等,均使青少年再感到受挫。超過一半(55%)的青少年表示,曾在經歷失敗後再遭他人責備,其中再有76.5%指出責備來自家人。調查指,家人施加的二次傷害,甚至比青少年本身的失敗經歷對精神健康影響更大。
服務處建議加強家庭、學校和社會合作,協助青少年正視失敗經歷,確立個人價值觀、讓家長掌握有效的親子溝通和情緒回應技巧,以及減少對經歷失敗青年的標籤等,有助青少年面對失敗和促進他們的精神健康。
除調查外,服務處亦舉辦了「註定失敗展覽」。期間,歌手陳凱詠(Jace)分享她面對失敗的經歷,表示「成功冇特別好玩」,面對失敗令她更有歷練。同時亦有一眾青少年「失敗導賞員」分享他們面對失敗的心路歷程。
新聞照片:
聖經QR-CODE: 用手機快速抽取金句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