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聖經工具 11月24日 星期天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新聞中心 歷史新聞 我的存檔 合作夥伴 我要當記者
進入閱報模式 友善列印
《白日》、《年少》導演對談
簡君晉:拍戲只是盛載他人痛苦
(2024年04月30日)
推薦本篇新聞 : 0
本新聞提供者: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時代論壇訊】平日我們在手機看到的是個怎樣的世界?肉眼所見、肉身所觸,又是怎樣的世界?早前,香港浸會大學(下稱浸大)舉辦講座,邀請了《年少日記》導演卓亦謙及《白日之下》導演簡君晉,分享拍戲諸事,與觀眾一起反思自己觀看世界的角度,有甚麼洞見與限制。簡君晉指,拍戲其實稱不上為誰發聲,只是盛載別人的痛苦,並不偉大。

雖然不少觀眾看過兩套電影,都覺得「好慘」,卓亦謙提到有人質疑「情節咁誇張係咪真㗎」,但兩位導演均表示,情節「已經撳低咗好多」、「現實比電影更荒謬」。

惟簡君晉多次強調,拍戲其實「無資格為人哋發聲」。他憶述一次探訪露宿者的經驗,當時隊員派飯給街友,街友卻一手拋走飯盒。那時他突然發現,「自己幸福而露宿者慘」的「內疚」感,雖然驅使自己去做「善事」,卻其實仍是自覺高人一等的施捨者安撫自己的虛偽。他又說,受苦不一定「可憐」,另一次探訪劏房戶,反而是對方斟茶接待他。痛苦歸痛苦,但仍然可以感恩、堅強地生活著。所以,即使今次這部戲獲得不少獎項,他也提醒隊友,如果有一點私心,就要記得這部戲只是盛載別人的痛苦,並不怎麼偉大。

雖然拍戲難免用上藝術技巧,但簡君晉並不希望消費老人家的痛苦。當講座上有學生提問,用慢鏡呈現老人被護理員用水喉沖身,有何美學意義。他回答,用慢鏡這最簡單的技巧,就是想避免觀眾視老人家為「藝術品」;學生的反應,其實有違他的期望。

卓亦謙則表示,雖然導演有剪片的責任,但其實「好多嘢係睇唔到」,例如觀眾對每段戲的反應,無法盡料。反而是電影拍攝過程中,他從小演員身上看到成年人失落了的智慧。

要小朋友演出一套談自殺的電影,卓亦謙起初還擔心會否太沉重,但原來小演員抽離劇情的速度比成年人都快。他說孩子適應速度快,想起自己小時候「好快就知道大人幾時講大話,幾時裝腔作勢」,只是不知這份領悟力何時磨鈍了。

甘於面對世界黑暗 才能保持清醒思考

簡君晉分享道,如果拍戲過程太暢順會不自在,害怕哪裡出錯而大家都看不到。「安逸令你不思考」,所以他很怕休息,寧願身處問題之中,因為問題一多就無暇懶惰。專心解決之後,就放手讓意外發生,有時一些出奇的時刻(magical moments)就會顯現,問題會自然而然疏解。

浸大宗教及哲學系系主任郭偉聯博士表示,簡君晉所言其實暗合「栽種和平」的本意。「內心平安」並不是心如止水、不問世事,反而是如何保持內心的衝突,不讓任何一方吞沒另一方。「人際和好」也不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一團和氣,而是在張力之中維繫關係的成長。

簡君晉又說,寧願處身漩渦亂流,並不是因為他悲觀。他反而形容自己很樂觀,但「樂觀唔係粉飾太平」,再熱血也不可能「成日一團火燒到上頭髮」,甘於面對世界的黑暗及內心的軟弱,甘於那份不安,才能保持清醒的思考,以及創作的動力。

講座於三月廿五日於浸大大學禮拜堂舉行,名為「以電影探索生命中的隱與現」,是浸大宗教及哲學系「栽種和平」項目籌備的《隱現之間》展覽的開幕講座,約一百五十人出席。  
新聞照片:



其他新聞快報
曾在監獄為3千人做牢飯 成為新加坡米其林星級主廚後回頭堅固受刑人悔改 (基督教論壇報)
《好撒瑪利亞人行動》我們正處於一場屬靈的爭戰中 - 札波羅熱最新報導 (基督教論壇報)
如何讓上帝成為我們敬拜的核心? (Christianity Today)
加薩病患滯留醫院無望返家 信義宗探訪了解受災者處境 (教會公報)
太平境教會社區文化走讀 看見馬雅各宣教與台南歷史 (教會公報)
完整新聞照片錦集

  台灣聖經網酷卡開放免費索取,一起分享好網站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