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聖經網酷卡 6月26日 星期三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新聞中心 歷史新聞 我的存檔 合作夥伴 我要當記者
進入閱報模式 友善列印
布氏鯨死亡 市民惋惜
謝世傑:保育意識需「覺醒」
(2023年08月04日)
推薦本篇新聞 : 0
本新聞提供者: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時代論壇訊】近日一條年幼的布氏鯨被發現擱淺香港水域,其後證實死亡,身上有螺旋槳造成的傷痕,懷疑是出海觀鯨的船隻所致。事件令大批市民惋惜。基督徒護守大地聯盟成員謝世傑在電台節目《恩典時刻.時代論壇》指,市民的態度與政府處事方式是導致悲劇的關鍵,是時候「覺醒」。他認為人與其他物種均是上帝所造,在上帝眼中均是美好的,人應當對待其他受造物如同弟兄姊妹。

社會須重新反思對待生物的心態

謝世傑表示,香港市民雖熱愛與珍惜海洋,但未有深層關懷,不算太關注海洋生態。市民雖會關注發展涉及環境的消息,亦會為環境的破壞感到可惜,但未有更進一步的行動。對於布氏鯨死亡,謝世傑坦言:「大家都有責任。」倘若市民與政府能加強保育思維、及時行動,或許能避免悲劇的發生。

謝世傑形容市民以「海洋公園看海豚」的歷奇和觀光心態圍觀布氏鯨,而非嘗試了解鯨魚的實際需要,思考如何幫助離隊的幼鯨回到大隊。謝世傑認為,若事件發生在外國,或許會有不同的結局:「外國會以尊重生命的心態給予協助。」又指如果並無觀鯨需求,船家也不會抓到商機。因此,社會應該重新反思對待海洋生物或其他物種的心態。

對於政府以「無法短時間前往禁船區」及時阻止悲劇,謝世傑認為非合理解釋。他表示,政府對於觀鯨活動僅是作出無力的勸喻,是「不負責任」。謝世傑認為,政府應帶頭提醒香港市民的環境保護意識,例如高調而有力地勸阻、限制任意妄為的觀鯨行為、加強海事處巡邏等。他直言:「政府處事力量、保育思維不足」是不可忽視的問題,認為布氏鯨離世的悲劇是一個啟示,社會對海洋保育的態度應該要「覺醒」,以改善海洋政策及保護措施。

受造物無分彼此

謝世傑認為,人類與其他物種都是上主的創造。物種之間共生共存,非獨立存在。縱然創世記中提及,我們擁有管理物種的權利,但其實同時是一種責任。因此人們應該秉持謙卑的心照顧其他物種,因為所有受造物在上帝眼中都是美好的,無分彼此。謝世傑指,人類應當對待其他受造物如同弟兄姊妹,亦要在牧養的過程中,與其他弟兄姊妹一同思考和反省看待其他受造物的態度。更重要的是由心而發,重新認識人與大自然的關係。

本集節目於八月三日在D100台首播。  
新聞照片:



其他新聞快報
沐恩之家福音戒毒 拯救全人和家庭 (台灣國度復興報)
社交媒體導致更加倦怠 醫師:該休息就該好好休息 (基督教論壇報)
在地深耕70年 屏基瑞光路新院區開工 導入智能規劃智慧醫療 奠基百年大業 (基督教論壇報)
「這話甚難,誰能聽呢?」——聽道者的責任 (Christianity Today)
「性平三法」修正案三讀通過 大幅延長申訴期 (教會公報)
完整新聞照片錦集

  真愛與承諾! 愛諾園全新上線 -- 基督徒交友限定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