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基督的身子會記得 |
|
(2023年07月28日) |
推薦本篇新聞 :
0
|
|
本新聞提供者: Christianity Today
【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在播客《馬爾斯山教會的興衰》上週的特別節目裡,我的同事邁克·科斯伯(Mike Cosper)和治療師恩蒂·科爾伯(Aundi Kolber)談到屬靈創傷對人的身體可能產生的影響。
當時的對話一直縈繞在我心中,我不禁想著,美國的教會是否正集體經歷著ㄧ種創傷,像我們個人會經歷創傷時那樣——以及這是否會促使我們去思考,當我們禱告求「復興」到來時,我們禱告的究竟是什麼?
在訪談裡,邁克問,一個曾經歷有毒的屬靈環境的人如何才能開始被醫治。治療師科爾伯引用貝塞爾·科爾克(Bessel van der Kolk)頗具影響力的著作《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並表示,她不會從受到創傷的人如何看待某個事件開始,而是從這個人的身體如何反應開始。
科爾伯認爲,這是因爲我們的感知會對無法理解的現實麻木。但是,我們的神經系統往往會發出信號——透過身體的各種症狀來指出某個地方出了問題,有時甚至在我們心智準備好承認可能存在問題前,就已經出現這些生理症狀。
科爾伯說,認識到這一點很重要,並且我們最好不要急著努力從創傷中痊癒。人們往往希望能有份清單告訴我們如何從糟糕的境遇(包括屬靈虐待或屬靈創傷)裡恢復,這樣我們就能迅速地「走出來」,恢復原本的日子。
但她認爲,康復之路沒有那麼簡單。它通常需要一種較緩慢、更深思熟慮的探索,一步一步地梳理發生過的一切。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爲,正如科爾伯所說,「沒有被修復的事會重複發生。」
有多少人見過那些成長於不健全家庭環境的人有這樣的情況?有時,一個來自糟糕家庭的人會尋求他人的幫助——也許是其配偶、朋友,甚至是牧師——但這些人虐待他們的模式卻和他們的家人雷同。
科爾伯認爲,這是因爲我們經常會選擇自己熟悉的事物。而那些尚未意識到自己過去處於不正常處境的人,同様的事可能會重複地發生,他們卻從未察覺到警訊。
這種情況不僅發生在家裡,也發生在教會裡。
在我收聽這集播客前,我和一位牧師朋友兼同事雷·奧特倫德(Ray Ortlund)一起喝咖啡,他提到了陶恕(A. W. Tozer)的一段話,我以前從來沒有聽過,當下我十分震驚。
陶恕是 20 世紀福音派內最受人尊敬的屬靈導師。他提倡追求「更深的靈命」及復興的必要性——同時又建議,也許美國教會應停止「尋求復興」。
陶恕於 1957 年寫道:
「一個宗教信仰——即使是受歡迎的基督教,也有可能在完全脫離聖靈翻轉人生命的大能的情況下聚會人數大大地增長,但種增長榮景同時卻會使下一代教會迎來更糟糕的景況,甚至比即使榮景未曾發生過還要糟糕。」
「我相信,如今的當務之需不僅僅是復興,更是一場徹底的改革,能根除我們在道德和靈命上的頑疾,除去疾病的源頭而不是後果,醫治病因而不是症狀。」
「經過深思熟慮後,我認爲,在目前的情況下,我們(美國)根本不需要復興。」陶恕繼續寫道:「今天我們在美國看到的所謂的基督教『大復興』未來可能會被證實只是一場道德悲劇,並使我們在未來一百年內都無法全然恢復。」
如果這番話出自我多年來遇過的「反復興論者」之口,我並不會太驚訝——他們更青睞教義理論,懷疑任何形式的情感經驗,也質疑任何大規模的佈道工作只是種商業行銷或情感操縱。但陶恕從來就不是這樣的人。
我這麼震驚也是因爲我認爲美國教會很需要復興。隨著年紀的增長,我越相信回歸過去的福音復興主義能給教會帶來最大的益處。
可以肯定的是,我的想法有部分出自於我的懷舊情懷。因為我是在一個又一個的週日裡唱著「復興我們」(Revive Us Again)和「賜下祢光」(Send the Light)等詩歌中長大,當時的教會並不羞於爲復興禱告(或在行事曆上安排復興聚會)。
當我們看到美國福音派教會現今的景況——分裂的教會、碎裂的友誼、領導階層的醜聞、被揭露的濫權行徑、教會政治化、因不滿所引起的身份認同政治(identity politics),以及文化戰爭表皮下的熊熊野心——我們急需復興,這難道不是顯而易見的嗎?
當我們看到人們厭惡教會或被教會傷害,懷疑是否有任何真實的屬靈存在,我們怎麼不會盼望復興?
我相信我們仍應盼望——但我們應盼望的是正確的復興。
在我看來,陶恕所警告的,正是我們現今對於「重複性創傷」的理解。如果我們所說的「復興」指的是「再現美國式的基督教」——例如,教會再次擁有曾經龐大的會眾人數、影響力、舉辦各式活動並享負聲譽——結果確實可能會是場災難。
耶穌警告祂那個時代的宗教領袖:「你們這假冒爲善的文士和法利賽人有禍了!因為你們走遍洋海陸地,勾引一個人入教,既入了教,卻使他作地獄之子,比你們還加倍。」(馬太福音 23:15)
耶穌指出,宗教領袖們正毫無生命地「模仿著宗教」及利用信徒們的敬虔。像這樣的「復興」僅僅擴大了ㄧ種毫無生命的信仰,並讓原本可怕的情況更糟糕。
在聖經裡,「復興」與「復活」的概念息息相關——從「氣息吹在佈滿平原的枯骨(以西結書37章)開始。
但是,並非所有「使生命得以延續的」的事都與復活有關。上帝將火焰劍放在伊甸園入口,「要把守生命樹的道路」(創3:24),正是因爲祂不希望生命景況扭曲且墮落的人類永遠活在那種死亡狀態裡。
身體不死卻缺乏靈性生命的人類擁有的畢竟不是復活的生命,而是如殭屍那樣的故事——腐化墮落的肉體雖仍持續行動,裡面卻死寂了無生氣。
不少高中生曾讀過短篇小說《猴爪》,這是個關於希望死去的親人復活的故事。最驚悚的部分在於親人確實活過來了,但卻成了腐爛的噩夢。聖經裡說的復興指的是由聖靈而來的復興,而不是猴爪帶來的那種「再現」。
換句話說,教會需要復興,但必須是從聖靈而來的復興。這需要我們真誠地面對自己曾把多少不正常的事正常化。復活的生命終會到來,但我們首先得埋葬已經逝去的東西(約翰福音 12:24)。
如果真正的復興(不僅僅是曾經的景況的「再現」)沒有到來,我們最終會重複做著那些導致我們陷入目前的教會危機的舊事。我們的結局就會像耶穌警告撒狄教會的那樣:「我知道你的行為,按名你是活的,其實是死的。」(啓示錄 3:1)。
醫治是可能的,也確實會到來。經歷過創傷的人不應相信這樣的謊言:我是再也無法被修好的「碎掉了」的生命,我只能繼續活在創傷裡,或將創傷帶到別人身上。
正如科爾伯所指出,這些不斷迴圈發生的傷痛可以被生命、健康和新的開始取代。但是,若我們不留心過去曾發生過的事,我們就無法做到這一點。即使我們的想法尚未反應過來,我們的身體依然會做出反應;即使我們的大腦仍在處理訊息,我們的靈魂依然有所感受。
教會(基督的身體)也是這樣的。
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可以換新的一批人來做同樣的事。也不意味著我們要拋下過去所有作法,從此採取完全相反的方式。這意味著,如耶穌所說,我們應該「儆醒!堅固那剩下且將要衰亡的(人)。」(啓 3:2)。
沒有被修復的事會重複發生——沒有經歷過改革的事不可能迎來復興。
羅素·摩爾(Russell Moore)是《今日基督教》主編。
翻譯:江山 / 校編:Yiting Tsai
|
新聞照片:
|
|
|
|
|
|
台灣聖經網酷卡開放免費索取,一起分享好網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