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真愛與承諾 6月26日 星期三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新聞中心 歷史新聞 我的存檔 合作夥伴 我要當記者
進入閱報模式 友善列印
人大審《愛國主義教育法》提及宗教界
邢福增:針對港澳台因「人心未回歸」
(2023年07月06日)
推薦本篇新聞 : 0
本新聞提供者: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時代論壇訊】《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草案)》(下稱《教育法》)六月廿六日首次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審議。 《教育法》特別提及,要增強港澳台同胞對中國的認同,並引導宗教界開展愛國主義教育。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邢福增教授表示,《教育法》特別提到港澳台同胞,是因為香港過去一直有「人心未回歸」的說法。同院副教授龔立人博士表示,《教育法》通過將加速某些家庭離港。

邢福增書面回覆本報指,內地當局推動《教育法》旨在為「愛國主義」設定標準及規範,並訂立實施方向,從而全面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確立市民對國家及民族的認同。至於《教育法》特別指明要引導港澳台同胞的原因,他指相信其目的是要加強在三地的愛國主義教育,尤其因為香港過去一直有「人心未回歸」的說法,相信特區政府會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的宣傳及推廣。

邢福增指《教育法》第廿一條明確顯示「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及宗教活動場所」有責任開展愛國主義教育,而內地基督教的宗教活動場所近年已經有配合掛國旗。他表示,日後法案實施,除了上級愛國宗教團體要求外,在地的黨組織也會加強「以場所為單位」的愛國主義教育,但各地如何實施,仍有待觀察。他又提到,草案第卅五條提及不得「宣揚、美化、否認侵略戰爭、侵略行為」,值得觀察這會否影響對近代中國基督教歷史的研究,尤其是對「基督教是帝國主義侵華工具」史觀的評價。

《教育法》實施或將影響香港教育界。龔立人書面回覆本報指,香港教育界本來已正在進行升旗禮、往內地考察等「某程度的愛國教育」。他相信教育局會按《教育法》訂明的範疇制定相關內容和指引,但學校仍有一定自主彈性,決定如何實施愛國主義教育。他相信,《教育法》通過將加速某些家庭離港。

龔立人認為,香港人以至教育局對《教育法》提及的馬克思列寧主義(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等內容都不太熟悉。他提到,六十年代捷克神學家Josef L. Hromadka曾提醒當時在捷克共產黨下生活的教會,要比共產黨更認識馬列主義,以致教會對共產主義有批判,也有欣賞,「這是否適用於當下香港?不知道,但肯定的是,教育工作者的責任比以前更重了。」  
新聞照片:



其他新聞快報
苗栗印尼活水教會-訪江德聲傳道 (台灣國度復興報)
陳建信任禧年經濟倫理文教基金會新任董事長 (台灣國度復興報)
以色列開發AI翻譯消失的閃族阿卡德語文本 (基督教論壇報)
拒絕醫療暴力 彰基攜手彰化縣警局為安全把關 (教會公報)
社工師將工作結合福音:深受衝擊的一場病,翻轉只把專業當賺錢工具 (基督教今日報)
完整新聞照片錦集

  真愛與承諾! 愛諾園全新上線 -- 基督徒交友限定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