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聖經網酷卡 6月26日 星期三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新聞中心 歷史新聞 我的存檔 合作夥伴 我要當記者
進入閱報模式 友善列印
馬偕登岸 成為淡水文化重要象徵
(2022年03月11日)
推薦本篇新聞 : 0
本新聞提供者: 教會公報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邱國榮新北報導】1872年3月9日下午3點,馬偕博士搭乘客輪抵達滬尾碼頭、在淡水郵局現址附近登岸;台北中會淡水教會與北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大會,為記念馬偕來台灣宣教150週年紀念,於3月9日下午合作舉辦「馬偕上陸」活動,從淡水渡船頭搭船離岸,至河口回望淡水、航向淡水,緬懷馬偕。加拿大駐台北貿易辦事處處長芮喬丹也參與這趟行程。

文化工作者蘇文魁受訪表示,馬偕博士在台灣宣教、醫療、教育等貢獻眾所周知,但還有個非常重要的面向:馬偕是落地生根的淡水人,更是淡水歷史文化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等於是帶著淡水的歷史文化一路走到今天,所以全台灣只有淡水有「馬偕街」和「真理街」,並且有馬偕銅像與雕像,都設立在淡水最熱鬧的市井裡;而馬偕能夠成為淡水文化的重要象徵,不可否認這是淡水教會長年在地方推動的成果。

「我們(淡水教會)在記念馬偕宣教120週年的時候,就開始把馬偕文化化,讓馬偕成為文化。」蘇文魁說,當初淡水開始推動在地歷史發展,淡水教會有意識到若不將馬偕投入到在地文化裡,恐未來淡水教會於在地文化的敘事上難有立足空間;結果顯示在地方推動馬偕文化相當成功,如今已經成為淡水文化的重點。

淡水教會近年記念馬偕宣教,開始有搭乘遊河渡船的活動,模擬馬偕當年乘船進入淡水的視角,看向淡水。蘇文魁指出,150年前的淡水碼頭是個熱鬧港口,如今依然熱鬧非凡,而馬偕寫在日記裡有關淡水的記載,也是外國人視角的最早紀錄;他所遺留下來的文獻,對淡水的歷史與文化都是非常珍貴的寶典。

蘇文魁表示,淡水教會在每年3月記念馬偕已行之有年,新北市政府每年也投入資源至淡水慶祝,所以從社會視野來看馬偕文化,淡水絕對是首要面向;既然淡水是馬偕文化的園區,當然也是長老教會的馬偕文化園區。

3月9日下午3點,淡水教會舉辦感恩禮拜,新北市市長侯友宜也參與其中,共同緬懷馬偕在台灣所做出的奉獻。關於馬偕博士的傳奇人生,文化部在同天在臉書貼文概要描述,文章除感謝馬偕對台灣的貢獻,也告訴大眾可以親身走訪淡水、認識馬偕,看看滬尾偕醫館、理學堂大書院、淡水女學校、馬偕墓園等相關史蹟,見證哲人光輝。  
新聞照片:

本文 (及相關圖片) 由台灣教會公報新聞網授權提供。您可以在此加入教會公報粉絲團:


其他新聞快報
疫情中守大齋期 預備心迎接復活節的五種方式 (基督教論壇報)
馬偕上陸淡水150週年 新北市長侯友宜分享感動 牧者思想下個馬偕在哪? (基督教論壇報)
「牙科+咖啡廳+教會」三合一空間 張蒙恩:天國的美好無法限制! (基督教今日報)
「科學與信仰」並不衝突!聽聽發明家、科學家口中的「上帝」多麼信實 (今日基督教報)
【時事評論】台美關係漸趨深化 台銀董事長呂桔誠:看好台灣未來 將重返經濟起飛榮景 (基督教論壇報)
完整新聞照片錦集

  聖經QR-CODE: 用手機快速抽取金句卡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