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主題聖經 6月26日 星期三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新聞中心 歷史新聞 我的存檔 合作夥伴 我要當記者
進入閱報模式 友善列印
白色恐怖下的府城醫者 承擔社會責任與醫療良知
(2020年04月20日)
推薦本篇新聞 : 0
本新聞提供者: 教會公報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張原境台南報導】4月12日,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主辦、台南市新芽協會承辦之「記憶匯流:轉型正義在地推廣計畫」最末場活動——「白色恐怖下的府城醫者」論壇,於台南市赤崁里活動中心登場。活動邀請東吳大學歷史學系碩士鍾孟津、賴和文教基金會前執行長周馥儀、《死亡行軍:蘇友鵬醫師的醫生》作者龔昭勲與成功大學歷史系副教授許宏彬,分別以「沉默的母親──陳何女士的助產筆記」「未竟的突圍:賴和同時期文友的戰後政治參與」「蘇友鵬醫師傳記書寫歷程」及「從吳新榮看早期台灣醫師的職業與志業」為題分享,最後由研究科學醫療史的成大醫學系教授王秀雲主持綜合座談。

白色恐怖的政治犯在出獄後,經常面臨求職困境及社會、親屬的疏遠,然而具備醫療專業背景者往往較有機會順利重新執業,繼續進行社會參與且不減損其社會地位。台南新芽協會前理事長嚴婉玲表示,在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武漢肺炎)疫情來襲的時刻,談論醫生的角色別具意義,期盼擴大論及廣義的醫護人員,並借鏡台南以外的經驗,梳理相關人物及現有資料,使在地民眾對醫療從業人員在白色恐怖時期遭遇的政治對待有更多理解與想像,進一步反思現代社會的醫病關係。

曾為《陳何女士助產學筆記》解讀班成員的鍾孟津,其碩士論文即以日治時期農民運動家簡吉之妻——陳何的助產筆記為研究對象,指出日治時期政府對於傳統產婆印象不佳,認為其庸俗無知、手段拙劣且衛生觀念不足,於是在相關規程設立後有了新式產婆的出現,其相對優渥的薪資對於面臨經濟困境的政治受難者家屬來說,便成為執業的選擇之一,雖仍經常面對刁難,但至少可獨立開業,較無聘僱之憂。鍾孟津表示,陳何多以沉默面對迫害與傷痛,雖使孩子對於歷史的認知及情感有所空缺,卻也未以怨恨填補,形成一種保護。然而心靈傷痛與社會歧視,仍持續伴隨許多政治受難者的家屬。

周馥儀指出,日治時期彰化文化人才輩出,多具有對抗當權者的「磺溪精神」,因而被當時政府視為思想惡化之地。賴和的文友楊老居、王燈岸及石錫勳等知識分子,戰後持續參與地方組織及社會運動,甚至進一步投入選舉,奠定彰化地區黨外民主運動的傳承發展。龔昭勲則從受難者家屬的身分出發,談及蘇友鵬等人的經歷,雖被關押至醫療資源缺乏的綠島,仍因著社會責任感、醫師的倫理道德觀及使命感,於獄中組織醫療隊,甚至不吝於救治欺壓犯人的官兵,然而出獄後仍面臨就職困難及監視網絡的騷擾。龔昭勲表示,蘇友鵬曾說:「只要給我一個加害者,我就原諒他。」如此卑微的要求,至今仍未實現。  
新聞照片:

本文 (及相關圖片) 由台灣教會公報新聞網授權提供。您可以在此加入教會公報粉絲團:


其他新聞快報
響應鄭南榕基金會 台史博談言論自由日歷史脈絡 (教會公報)
美籍神父甘惠忠奉獻台灣逾半世紀 4.16於紐約過世享壽84歲 (台灣國度復興報)
遭倒債日日爭吵,婚姻瀕臨破碎 見證「連牲畜都救的神」,悍婦竟成智慧溫柔賢內助 (基督教今日報)
生活沒有喘息空間、壓力大,該怎麼辦? 夏嘉璐: 培養另一種讓自己能放鬆的生活步調 (基督教今日報)
泰國宣教士因疫情滯留台灣 線上直播持續傳愛 (基督教論壇報)
完整新聞照片錦集

  台灣聖經網酷卡開放免費索取,歡迎多加利用!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