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神學教育和教會 同一陣線為主得人 |
|
(2018年11月13日) |
推薦本篇新聞 :
31
|
|
本新聞提供者: 台灣國度復興報
【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國度復興報 記者 商可瑩 高雄報導
由基督教研究智庫(以下簡稱基研智庫)所主辦的「圓桌論壇高雄場-忘我幸福」,於11月10日在高雄聖光神學院進行。基研智庫發起人林鴻信教授(台灣神學院系統神學教授)以及推行「幸福小組」傳福音策略的楊錫儒牧師先就個別主題主講後,再一同進行對話分享,由莊東傑牧師(台灣信義會三民教會)主持、提問。
林鴻信教授認為,地方教會與神學教育就像在同一個球隊中,站在不同的位置,地方教會是前鋒,神學教育是後衛,期盼透過此圓桌論壇,更真實了解第一線傳福音會遇到的問題,以致能更明白後衛的角色如何扮演,進而一起為福音努力。
忘我盼望與忘我神學
林教授以「忘我盼望」為題分享,他引用諺語「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指出,在種植與收穫之前會先有「盼望」,盼望得到瓜、得到豆,所以才會有栽種。又好比「前人種樹,後人乘涼」,是心有所「盼望」,在一切的因與果的連帶關係之前,先有「盼望」。盼望是在一切的優先,而基督徒也需要問自己,信仰帶給自己什麼樣的盼望?
他提出墨特曼(JurgenMoltmann)在1964年所著的《盼望神學》,主張基督信仰是基於基督復活而活在「願祢國降臨」的盼望裡。也引用墨老師最喜歡的一段經文「但願使人有盼望的神,因信將諸般的喜樂、平安充滿你們的心,使你們藉著聖靈的能力大有盼望。」(羅十五13)強調賜人盼望、使人有盼望的唯有主基督。
談到「忘我神學」時,他引用「周處除三害」的故事指出,過度的自我為中心、批評,認為自己很屬靈、很正確,所以不斷的尋找問題在哪裡,但自己可能就是問題本身。應該效法耶穌的教導,「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參太十六24)這就是所謂「忘我」,忘掉自己,並知道自己是有限的。
捨己的意思是拒絕自己為中心,才能以基督為中心。除了第一步認知到自己是有限的,第二步則是喚起神聖意識,察覺上帝的神聖,「一心只為上帝的榮耀,祂所喜悅的就是我所喜悅的。」
幸福小組佈道策略
高雄福氣教會主任牧師楊錫儒分享「幸福小組」佈道策略時提到,從2016年開始推動幸福小組至今已有兩年多,全球約有7、8萬人、3千多間跨宗派的教會受訓。
楊牧師問,教會有福音、有真理,卻傳不出去,是發生了什麼問題?據他的觀察,不是傳不出去的問題,而是不傳福音的問題,最後的結果可能是教會無法發展與成長,甚至會退後。例如:孩子若生長到15歲卻仍然長成3歲的樣子,家長應該會心急如焚、遍訪名醫。同理,教會成長也應成為基督徒重視的事。
他強調,「福音」的本質在於上帝要透過教會和世界對話,當門徒看見傳福音的價值,就會願意付代價去傳揚,而幸福小組就是挑戰門徒去看到福音的價值,且烙印屬天的價值在門徒身上。
此次圓桌論壇的目標之一,是為要促成神學教育與教會傳福音兩種角度的對話。對於「傳福音」的挑戰,楊牧師提醒,教會不要用教會的角度傳福音,而要以「慕道友如何能理解福音」的角度傳福音。他期待神學教育,是可以透過研究、裝備和世界對話,而所有神學的研究,也能帶出對靈魂的深切負擔。
林教授回應神學院與教會的傳福音挑戰,他提出一個思考,如果我們的人際網絡都是基督徒,且不再接觸需要福音的人,可能就會在傳福音上停滯。而神學教育也需要知道教會在傳福音上的需要,才能適時提供裝備。
渴慕聖靈配合聖靈
對於主持人莊東傑牧師提問關於「聖靈工作」,兩位講員皆從不同角度提出自己看法。楊牧師引用馬太福音廿四章49節表示,門徒遵照耶穌所吩咐「等候父所應許的」,接著領受聖靈能力後,就開始去普天下作見證。因此「聖靈的能力就是傳福音的能力」,傳福音的過程中,改變人心就是聖靈要做的事,所以傳福音的能力來源就在於渴慕聖靈。
林教授則表示,聖靈除了是傳福音最大的力量來源,我們也是聖靈動工的配合者。例如:優良的醫學院必須涵蓋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神學教育也必須倚靠聖靈的能力回應教會當代的需要、相互補足。
林鴻信教授(圖中)與楊錫儒牧師(圖右)的圓桌論壇對話。主辦單位提供
圓桌論壇與會者。主辦單位提供
|
新聞照片:
|
|
|
|
|
台灣聖經網酷卡開放免費索取,歡迎多加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