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聖經彙編 6月26日 星期三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新聞中心 歷史新聞 我的存檔 合作夥伴 我要當記者
進入閱報模式 友善列印
調查發現逾六成拾荒者月入少於五千
團體籲推友善政策
(2018年05月31日)
推薦本篇新聞 : 31
本新聞提供者: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採訪:湯偉圓 / 2018年5月30日

【時代論壇訊】

日前,由數個基督教組織及民間團體組成的「拾平台」舉行新聞發佈會,公佈有關全港拾荒情況的調查結果,當中發現逾六成拾荒者月入少於五千、四成曾被偷去財物。團體呼籲政府推行拾荒者友善政策,改善拾荒群體的處境。

調查於三月廿四日在不同地區以問卷形式進行,問卷內容涵蓋拾荒者的年齡、性別、工作情況以及拾荒的原因等等。是次調查成功訪問了五百零五位拾荒者,當中包括全職拾荒及本身有工作但仍會拾荒的人士。

根據該份全港拾荒者調查研究報告,拾荒者主要為女性,男性僅佔兩成,超過八成的拾荒者年齡高於六十歲。他們大多為低收入人士,當中超過六成每月收入少於五千元。近九成的拾荒者表示希望幫補生計及維持基本生活開支,亦有拾荒者表示只想消磨時間及活動身體。近四成拾荒者表示曾被偷去財物、三成曾遭食物環境衞生署職員驅趕、票控及充公財物、兩成曾遭市民不禮貌對待。

發佈會上,兩位執拾紙皮維生的婆婆講述她們拾荒時遇到的種種困難。在葵芳區執紙皮的區鳳蘭婆婆表示,她從十多年前開始執紙皮,丈夫則執發泡膠,縱有二子一女,但子女們亦自顧不暇,故她惟有執紙皮幫補家計。她表示,自己經常遭受食環署職員的驅趕,指摘她「霸佔地方」、「你要搵食,我地都要搵食」,她的紙皮及手推車更曾被食環署充公,繳交罰款五百元後方得領回。她每天從早上六時起床,工作至晚上十二時許,每日僅賺二百元。

至於黃月?婆婆主要在上水區執紙皮,她表示,自己從四年前開始拾荒,至今合共被偷了四次手推車,有次連街坊好心送她的舊羽絨亦被偷去;而回收紙皮的店鋪亦不老實,經常「呃秤」。同樣份量的紙皮,別人可以賣得六、七十元,她卻只得四十元。她分享時更一度激動落淚,她指自己沒有任何積蓄,本可申請綜援,但因自己尚有力氣,不想依靠政府,因此執紙皮維生。


香港基督徒學會乃拾平台的成員之一,其代表黎偉賢認為教會應採取實際行動幫助拾荒者,例如主動給予紙皮、開放空間讓拾荒者休息及擺放手推車等。此外,他呼籲政府盡快落實全民退休保障,並表示全民退保並非福利,而是公民社會的基本權利。

拾平台發言人兼新福事工協會關懷貧窮學校事工主任鄧永謙提倡政府推行「拾荒者友善對待政策」,讓拾荒群體重新在社會上獲得認同和肯定。他們強調拾荒並非阻街,建議食環署放寬執法尺度,以警告代替即時充公及票控,同時建議政府設立「回收空間」,例如仿傚巴西政府預留空間予拾荒者停放手推車的做法,在不影響人流的情況下為拾荒者保留些許空間。最後,他表示,拾荒者大多是社會上的弱勢社群,要保障他們免受苛待,這不僅是執法部門的責任,更是講求公民社會的長遠關懷。

拾平台成員包括新福事工協會關懷貧窮學校、香港社會服務聯會、朱凱廸議員辦事處(葵涌區)、朱凱廸議員辦事處(元朗區)、綠惜地球、維修香港、香港基督徒學會及好鄰舍北區教會。發佈會於五月廿八日在新福事工協會舉行。

區婆婆(左)與黃婆婆  
新聞照片:

 



其他新聞快報
進入貧窮人群的信仰實踐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當六成會友開始參加禱告會,成為教會從百到千的復興轉捩點 (基督教今日報)
教會不該追求人數增長嗎?何謂「把教會辦好」?協進會帶你一起為台灣教會把把脈(上) (基督教今日報)
台布斷交不影響兩國人民友誼 戴裕霖:愛心無界限 (基督教論壇報)
【基督徒要彼此相愛合一】高雄基督徒立委和議員 手牽手接受眾人禱告 (基督教論壇報)
完整新聞照片錦集

  台灣聖經網酷卡開放免費索取,一起分享好網站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