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聖經QR 6月26日 星期三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新聞中心 歷史新聞 我的存檔 合作夥伴 我要當記者
進入閱報模式 友善列印
進入貧窮人群的信仰實踐
佘枝鳳︰盼教會重拾自願貧窮的傳統
(2018年05月31日)
推薦本篇新聞 : 31
本新聞提供者: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採訪:黃立星 / 2018年5月30日

【時代論壇訊】

香港浸信會神學院遙距教育課程於五月十九日舉辦了專題講座「進入貧窮人群的信仰實踐」,分別從教會歷史角度、聖經角度及實踐神學上看與貧窮者同行的關係,講員為香港浸信會神學院基督教教育助理教授佘枝鳳。

耶穌為何要將人變瞎眼?

佘枝鳳先引用十九世紀比利時畫家J L Dyckmans的三幅作品︰The Blind Beggar,A Good Deed,A Helping Hand說明十九世紀的歐洲教堂在日常生活上與乞丐保持很緊密的連繫以及當時乞丐形象不是一味負面,「乞丐更是當時歐洲追求宗教道德榜樣」。佘枝鳳認為十九世紀中的乞丐在接受他人施捨的同時無妨礙到和富有人一起進行信仰活動,例如祈禱及參與聚會。她繼續指乞丐是有宗教道德教育功能,不時提醒賞畫的人不但要濟世行善,更要效法失明乞丐敬虔謙卑度日過在世的日子,因此乞丐是門徒的信仰實踐的對象。

佘枝鳳指出可惜自市場經濟出現後,傳統乞丐的正面信仰形象漸漸衰微。當新舊社會交接期間,乞丐開始被市場經濟討厭乞丐的情意結取代,乞丐從教會絕跡,現代人對乞丐恐慌的現象其實是在二千年的教會歷史中不尋常。現代人閃避眼前乞丐中引發了很多焦慮、混亂,逃避等的思緒,大家都恐懼與乞丐同屬一家。佘枝鳳盼望教會能重拾自願貧窮的實踐傳統。

福音就是叫我們成為大傻瓜

佘枝鳳認為約九39-41描述了貧者與富者的關係。經文中令她反覆思索「耶穌為何要將看得見的人變瞎眼?」,後來她明白到神在世上所作的事是人不能理解,在認知神的工作上我們都是瞎眼,因為神往往會違反我們的習慣,福音就是叫我們成為一個大傻瓜。扶貧經驗中奇妙的是原來往往是貧窮人作在富有人身上的工作,神總安放好像差過我們的人在我們身邊,好讓我們知道連自己瞎眼也不知道。

佘枝鳳提醒扶貧工作中有不少的風險,她參考過美國教會扶貧職事後歸納到三種風險值得我們留意︰簡化貧窮為物資缺乏、非貧者的上帝情意結、貧者自卑心。佘枝鳳指出貧窮人的經驗是複雜的,不只是缺乏金錢和物質這樣簡單,貧窮人最缺乏其實是人際上的貧窮,包括被孤立及被蔑視被厭棄被人踐踏、不被看見、不被聆聽、無話語權,最終被無力感壓倒。「羞辱不只削弱人脫貧的動力,亦大大降低扶貧的效力」,因此不能著眼於物質補助,也必須同時打擊對貧者的污名化,她建議政府在制定政策時不能閉門造車,必須聆聽貧者親身經歷。

佘枝鳳理解貧窮應為關係失序的問題而不是物質缺乏的問題,當中的多種關係失序,包括對己對人對受造物及對上帝。佘枝鳳提醒我們扶貧前在眾多關係中,人與神的關係是最重要,其他關係都是以達到榮耀神為目標,我們要先預備自己作門徒,才有力量拒絕不以基督為中保的人際關係,因為一個忠於基督信仰的回應是按照聖經真理重建種種關係。教會亦要尋求經文支持的扶貧職事作為目標,因為教會被聖靈光照和救贖,先看見自己的貧窮,才懂得尋求神。進行扶貧工作的前設是我們都是瞎眼的乞丐,亦是被神醫治、開眼,受神差遣的群體,我們要學懂富的要認同貧的、有的要認同無的,因為這種降卑的軌跡是源自於基督。

佘枝鳳  
新聞照片:



其他新聞快報
當六成會友開始參加禱告會,成為教會從百到千的復興轉捩點 (基督教今日報)
教會不該追求人數增長嗎?何謂「把教會辦好」?協進會帶你一起為台灣教會把把脈(上) (基督教今日報)
台布斷交不影響兩國人民友誼 戴裕霖:愛心無界限 (基督教論壇報)
【基督徒要彼此相愛合一】高雄基督徒立委和議員 手牽手接受眾人禱告 (基督教論壇報)
明天世界戒菸日感念孫叔叔 蕭敬騰、庾澄慶立志接棒作公益致敬 (基督教論壇報)
完整新聞照片錦集

  聖經QR-CODE: 用手機快速抽取金句卡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