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生前告別式 與神和好見證永恆盼望 |
|
(2018年03月26日) |
推薦本篇新聞 :
31
|
|
本新聞提供者: 台灣國度復興報
【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國度復興報 記者 商可瑩 嘉義報導
3月24日在嘉義基督教醫院9B禮拜堂,有場名為「人的盡頭,神的起頭」的生前告別式,主角是南華大學副教授鄒川雄,場內坐滿朋友、屬靈家人及學生,滿是不捨與感恩,因著鄒老師恩典滿溢的生命見證,帶來極大盼望,場外則貼滿所有親友對鄒老師的祝福小卡。
一年前,還在嘉義南華大學應用社會系任教的鄒川雄副教授,雖信主多年,但罹癌仍不免對死亡感到害怕。他說:「第一次進開刀房做手術時,我心想,怎麼可以就這樣見主面,卻從未為祂做過什麼!於是,我禱告,請主不要這麼快的接我走。」
後來,手術順利結束,身體狀況不穩定,依舊住到嘉義活水貴格會,一年間積極參與各項聚會,帶領查經。某天,鄒老師發現自己竟然已經不再害怕死亡,因為他與神的關係已和好,「那天我對自己說,就算明天就面對死亡,我的心裡卻有極大的平安,可以見主面了。」
一粒麥子落在地裡死了才能結出許多子粒
有一晚,神透過聖經詩篇一○三篇野地的花提醒他,生命就像花一樣,在特定的時候會經歷繁華、豐盛,但總有凋謝的一天。「要將眼光專注在『永恆』的事物上。」這使得鄒老師留下悔改的眼淚,他發現過去不但愧對神,也虧欠家人很多。
在聖靈的光照之下,他省察自己的心,過去是否有真誠的愛人,並願意為人上代價?鄒老師坦言,在教職生涯中很多時候會問學生「有沒有問題?」但其實內心總會害怕學生問太多問題。其次是否為著公義真理、為神堅定站立?他認為自己不但沒有,還因著教職的工作有很多妥協,是不討神喜悅的。
這些領受與悔改,在未發現自己罹癌前,鄒老師是不會做的事,卻在這一年,他重新回到父親、丈夫的角色,修復與家人的關係。他的摯友、同在南華大學任教的周平老師和幾位好友,近期原本想為他籌備研討會,分享他一生以來的學術研究,經多次討論,促成這次的生前告別式,藉由生命故事傳遞即使面對死亡,卻依舊有盼望。鄒老師引用經文「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約十二24)他希望自己的生命無論何時被主接走,都能不斷地影響、祝福別人,結出許多生命的子粒來。
鄒老師的妻子李艷梅姊妹流下感恩的眼淚說,信主30多年,她知道先生罹癌後至今,從不抱怨神。她感謝神,因為這場病,神救了他,使他回來主面前,且重新調整生命的優先順序。李姊妹勉勵與會者,認真工作不是不好,但若生命順序不對,全人生命就會失速。去年10月她到花蓮演講,當時身心處於極大的壓力,原本想趁著工作之餘去看海,但那陣子花蓮剛好有秋颱,她原本以為看不到。後來,她靠著禱告,竟遇上一位資深導遊帶她去看海,當她看著美麗的海景,心中滿是感動,神親自印證對她說:「倚靠神的,一樣好處都不缺!」
基督徒看淡死亡因為在基督裡有平安
貴格會活水教會周湘雄牧師於證道時表示,許多臨終的病患在他前往探視時,總會對他說:「牧師,天上見!」且有許多佈道家總會公開表達自己面對死亡的態度非常豁達、有盼望。為什麼基督徒可以如此看待死亡?周牧師強調,因為基督徒知道死亡之後會到天父那裡去,在基督裡有平安,就算會有很多不捨、難過,仍不至於絕望。
周牧師受訪時表示,他一年當中會主持5場以上的告別式,這是第一次主持生前告別式。這樣的告別方式帶來的福音果效是大的,因為主角用生命作見證,比一位牧者的信息要來的更強而有力。此外,他看見鄒老師雖處在生命最後的階段,卻在與神、與人的關係和好中,重新獲得生命的盼望。
鄒川雄老師與其學生。嘉基提供
鄒川雄老師(圖中)與妻子李艷梅姊妹(左)、兒子鄒書亞弟兄(右)。商可瑩攝
|
新聞照片:
|
|
|
|
|
聖經QR-CODE: 用手機快速抽取金句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