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學生事工的大未來講座》信仰與科學對話 讓神在各處找到切入點 |
|
(2017年11月14日) |
推薦本篇新聞 :
31
|
|
本新聞提供者: 台灣國度復興報
【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9日下午,路恩哲的分享主題為「青少年事工與科學─把愛因斯坦帶進你的青少年事工。」藉此講題帶聽眾思考信仰與科學之間的關係,兩者是對立的嗎?又或者是不相衝突的呢?
對於牧者來說,信仰與科學是敵對的兩端,然而當青少年在學校學習科學的理論和發現,被其他人問到教會對於科學的認知,有無討論過這一個題目,青少年們通常不知道要請教誰,未能適切的面對這個議題。
路恩哲說明,科學和信仰的衝突在於兩者的目標不同,科學著眼在科學理論建立與發現的目標,看重在經驗上得到一個可以重複的結果或解答。信仰則是建立在救恩的目標,重點在於認識神,知道神能帶出生命,我們日常生活要時刻向神獻上禱告與敬拜。
科學的目標又能分成「科技的目標」與「經驗的目標」兩個層次,路恩哲表示,前者是指電腦、冷氣等技術的運用,基督徒目前同樣受惠於這些科技,也將這些進展運用在建造教會之上,對此多數教會與基督徒對於科技的進展抱持正面的看法,不會加以反對。
「經驗的目標」層次,則是指認識論、知識論等學說,一套科學如何看待事物的方式。路恩哲提到,這套以經驗目標來看世界的「特別科學」,認為世界是一個非位格的(impersonal order)與宇宙。若是人們還相信有位格的上帝,這樣的立場就是不太成熟的,因為人還需要感受到與事物的個人關係,還沒有準備好面對最終真相─人在宇宙中是孤獨的。
然而,蘇格蘭長老教會神學家托倫斯(T. F. Torrance)曾指出,「因此耶穌道成肉身與升天,意味著我們無法超越空間與時間,跳脫地球這個星球的限制來認識上帝。我們只能在我們物質的存有、空間與時間當中與上帝相遇,經歷祂的救贖工作。」
找尋科學和信仰間的平衡,路恩哲認為,我們可以從二者中找出具體領域來進行對話,例如將禱告和神經科學建立對話關係,又例如從信仰的角度來看,神是慈愛的,祂了解我們的一切,也將我們的每根頭髮都細數過;從科學上看來,人類只是在宇宙中至為渺小的一部分,找到雙方可能的共通之處,科學和信仰的有趣對話就能展開。
路恩哲也用愛因斯坦來作例子,愛因斯坦有著孩童般單純的眼光,因此能夠發現相對論。這樣的單純也提醒路恩哲,要去認真看待每個青少年的想法,用青年人的眼光來看問題,幫助他們想像神是如何在當中施行作為的,讓信仰能在每項問題中都找到切入點。
學生事工大未來講座。主辦單位提供
|
新聞照片:
|
|
|
|
|
真愛與承諾! 愛諾園全新上線 -- 基督徒交友限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