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神學的幾齣大戲 上演靈恩派的社會參與 |
石素英主講系列神學講座最終場 藉成功神學和靈恩派提醒改革宗信徒勿走偏差 |
(2017年09月25日) |
推薦本篇新聞 :
31
|
|
本新聞提供者: 教會公報
【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林家鴻彰化報導】
彰化中會永福教會舉辦「神學的幾齣大戲」神學講座,9月17日進入今年最後一場,德國海德堡大學神學博士、台灣神學院老師石素英牧師專講「成功神學和靈恩派的社會參與」,提醒作為改革宗的長老教會信徒,要清楚教會有責任成為社會或國家的良好機制,促進群眾生活的福祉,活出最好的善。
石素英表示,熱衷靈恩運動的教會不等於就是推崇成功神學,但成功神學確實是從靈恩教會或五旬宗教會發展而來。它興起於1980年代,是靈恩運動發展至20世紀末出現的特殊現象,聖經詮釋走基要派路線,強調信耶穌可以獲得現世的成功、財富、晉升,又和 「正向思考」的價值連結;將現世的瑪門國度與永恆天國混為一談,與耶穌的主張大相逕庭。。
石素英整理教會界對成功神學的批判表示,成功神學只講一半的真理,易誤導人走入偏差。浸信會以黑人教會的貧窮問題指出,成功神學無法使人脫貧,因為貧窮是社會結構所致,真正的問題出在 「社會公義」,這正是成功神學缺乏的內容。天主教則提醒信徒,如果在經濟和家庭生活層面,為了追求成功而尋求過於簡化的方式,以為「正向思考」就能解決問題,反而阻礙信仰成長。人若無法真誠面對自己的失敗,就表示他還沒真正進入信仰。石素英說,信仰的力量和實質在人失志、不順遂時才會浮現出來,按照真正的信心過基督徒生活,憑自己努力獲得成就,才能享受真實的快樂。
談及社會參與,石素英表示,相較於改革宗的長老教會關注社會結構面,成功神學完全關心私人成就和財富。靈恩派神學家Frank Macchia在思考良久後敏銳指出,靈恩派的聖靈論太過於集中在個人靈魂得救的思考上,缺乏聖靈在創造面的參與,導致聖靈的工作被理解為只在教會與信徒家庭的範疇。
石素英解釋,靈恩派談論聖靈,太強調新約時代五旬節聖靈降臨事件,其實早從上帝創造世界時,聖靈就已經在那裡,並參與在舊約士師、摩西時代的政治和歷史當中,包括感動先知針砭君王、批判富人壓迫窮人等。
奉行改革宗神學的教會,社會參與的神學基礎與靈恩派有極大差異。改革宗教會從上帝的主權出發,主張上帝在耶穌基督裡掌管萬有,包括教會與社會,而教會是社會的一部分,並且是上帝「新創造」(藉由耶穌基督賦予人類新生命)的核心,應該支持和關懷社會,用上帝新創造的心意,促進社會共同活出最好的善。
石素英會後強調,靈恩教會在社會參與上大多只涉入社會慈善事業,未能像改革宗傳統的教會那樣關注社會結構改革。
講師石素英。(攝影╱林家鴻,資料相片)
|
新聞照片:
|
本文 (及相關圖片) 由台灣教會公報新聞網授權提供。您可以在此加入教會公報粉絲團:
|
|
|
|
|
台灣聖經網酷卡開放免費索取,歡迎多加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