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聖經工具 6月26日 星期三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新聞中心 歷史新聞 我的存檔 合作夥伴 我要當記者
進入閱報模式 友善列印
「單車代步的香港城市」座談會
任志強:涉社群福祉 信徒須關注
(2017年04月25日)
推薦本篇新聞 : 31
本新聞提供者: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時代論壇訊】

香港的交通運輸規劃長期依賴鐵路和汽車,鐵路和路面的擠塞令愈來愈多人感到難以忍受,近年有人倡導並且實踐以單車作日常主要交通工具,卻在社會上引起爭議,認為單車危險,阻礙交通,不合本地實況,而政府政策亦不鼓勵。

為此,香港基督教協進會、時代論壇與香港單車同盟近日合作主辦了「有可能!單車代步的香港城市」座談會,從實踐經驗、政府政策和基督信仰等角度,探視單車對香港社會的意義。

當日主持兼講者龐一鳴指出,單車代步絕非歐陸小鎮風情,而是包括倫敦、紐約這些比香港更加繁忙的世界頂級大都會的趨勢。過去十年,紐約市政府把多條鬧市道路改成行人單車專區,包括令本來車水馬龍的時代廣場重新成為可以漫步的真廣場。當局還用數據說服人們改用單車,指出紐約人有一半的交通距離在三公里以內,踏單車比坐的士更快。至於倫敦,則發現設立單車徑提高了沿途商舖的營業額,甚至令汽車交通更暢順。龐一鳴問,連紐約倫敦都做到,為甚麼香港不可能?

本身是教會牧師的「單車同盟」成員陳家良,則分享單車代步的在地經驗。他特別指出,現行法例把單車列為交通工具,必須行走馬路或單車徑,禁止使用行人路,但是政府又界定單車為消閒工具,表明不鼓勵日常以單車代步,政策自相矛盾,窒礙了民間使用單車的積極性。陳家良提出,近期頻頻發生的鐵路事故波及路面交通大癱瘓,其實正是激發我們考慮其他選擇的良機。

發起「天光Ride」的立法會議員姚松炎回應為何人家做得到而香港做不到時說,因為倫敦紐約的市長是民選的,我們的不是,搏得全場熱烈掌聲。他認為,鼓勵使用單車,可以解決交通擠塞、路邊空氣污染等連串問題,又能提升全民健康、有助建立社群聯繫,是官方民間都不會輸的。要政府願意改變,姚松炎認為必須要有外地先進經驗作為刺激(因為政府最怕落後於人),又要有本地既成事實的形勢(令當局不得不回應)。他又引述「天光Ride」的經驗,說人們只要體會到那是個好玩的經驗而不是苦行,就能夠持續。

時代論壇社長任志強則強調,馬路是任何城市裡最龐大而又最容易到達的公共空間,沒有理由自動成為全天候汽車專用區,但對這個空間的政策,卻全面向汽車傾斜,不利行人和單車,並不公平。單車代步指向長線的公眾健康和安全,而且節省能源,甚至挑戰龐大經濟利益。這些問題涉及個人與社群的福祉,社會、經濟以及生態公義,全都是基督信仰群體必須關注的。

是次座談於四月廿二日晚上在基督教協進會大樓地庫舉行,報名參與者約四十人,並有本港首個單車共享計劃Gobee Bike代表到場介紹。當晚參加者踴躍發言分享心得,部份已有豐富單車經驗,部份則躍躍欲試。主辦機構隨後亦開辦「路騎課程」,供參加者實地體驗。

左起:任志強、姚松炎、陳家良、龐一鳴  
新聞照片:



其他新聞快報
植根天國,守望我城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苑裡青少以諾市集 二手資源分享傳愛 (教會公報)
英國宣布提早3年大選 URC發代禱信 (教會公報)
耶城統一50週年 號召千名華夏子民助猶回歸 (台灣國度復興報)
靈神神學主日》回應神的呼召 改變自己、改變世界 (台灣國度復興報)
完整新聞照片錦集

  台灣聖經網酷卡開放免費索取,一起分享好網站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

陳雪梅

其實健走及獨輪或是雙滑輪,都可取代用油的機車或汽車.

發言日期:2017/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