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主題聖經 11月16日 星期天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新聞中心 歷史新聞 我的存檔 合作夥伴 我要當記者
進入閱報模式 友善列印
封面圖片

安慰耶和華悲傷的百姓 以色列海法之家給長久受苦大屠殺倖存者一個家

(2016年05月13日)
推薦本篇新聞 : 31
本新聞提供者: 基督教今日報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即使神給我們愛以色列的心,我們也幾乎不可能知道整個猶太民族的痛,但至少我們要設法了解一部份。」以色列「耶路撒冷國際基督徒協會」(ICEJ)總會慈惠工作、服事女同工溫柔嘆息的臉上,泛著天使般的光芒如此說。

4月,在以色列的海法街頭,金色陽光燦爛撒落,沁涼的風陣陣吹拂著綠蔭大道,街道兩旁青翠林木,裝點著雅緻米白別墅建築,襯出清新動人的春意。許多八旬老人坐在街道右側一棟棟別墅門庭的座椅上,有的目光吊滯、有的綻放可愛笑容,向著ICEJ總會服事同工伸出雙手,彼此熱烈擁抱;還有一些老人緩步走出公寓,正預備搭車前往海邊晒太陽…

在這區附近的幾條街中,其中有9棟公寓是由ICEJ購置奉獻,專門提供「海法之家」(Haifa Home)安置照護二戰期間納粹大屠殺的倖存者,目前已安置逾百位,仍持續擴建中。

目前以國尚有逾16萬的大屠殺倖存者,據ICEJ估計,其中三分之一處在窮困、疾病纏身或獨居狀態。2009年起,ICEJ 與「友誼之手」(Yad Ezer L’Haver)慈善機構合作,專收容孤獨、窮困的大屠殺倖存者,「海法之家」也是以國唯一提供倖存者生活輔助設施的照護之家,包括住民健康飲食、豐富休閒活動及免費醫療。

八旬老人深藏悲痛流浪少年靈魂 創傷夢魘非世人能體會

來自波蘭的瑪麗安,於2008年、時年85歲來到海法之家,是該機構「第一位」收容的倖存者。她是經歷過集中營、家族中唯一的倖存者。16歲時成功逃離集中營,即知自己再也見不著親人,後來就在5個國家裡徘徊流浪,正如她浪跡天涯的心一般。

初到海法之家時,其表達一個心願,就是想在住房庭院外牆豎立一塊紀念碑,紀念逝世在集中營的父母及其他猶太人;當這塊碑按她的心意安置後,「她每天都會來到這裡,坐在這條長椅上,倚著紀念碑…」,直到近2年行便不便才停止,「她上周五離世,高齡94歲」。

猶太人歷經2千多年的異族統治,流離在列國中,四處受盡逼迫、欺凌,直到1948年以色列奇蹟復國,才再次擁有守護自己民族的國家。尤其是二戰期間納粹大屠殺的猶太倖存者,可回到以國安老。1941年初,殘暴納粹開始用盡一切酷刑,全面屠殺猶太人,而受到傳統反閃族觀念的影響,1930年代末期,納粹即已展開「猶太人隔離區」等一連串控制猶太人的恐怖行動,也因隔離制度,使納粹得以大規模將猶太人送進各集中營、戰壕等地點,進行大屠殺暴行。

按猶太習俗,男孩13 歲、女孩12歲時,家人會為他們舉行成年禮,這是其人生重要的里程碑。但因大屠殺事件發生時,這些老年人大多年僅13歲左右,因此在海法之家,都會為他們補慶祝成年禮,但因憶及悲慘遇害的父母無法觀禮,使這些80多歲的長輩們個個老淚縱橫。

街道上迎面走來一位滿臉笑容的義工,他是退休高階警員,天天來海法之家服事,負責安全防衞工作,其與倖存長輩們幾乎成了家人,他開心與ICEJ同工、台灣牧長們交談起來。

每年5月5日,是以國紀念大屠殺的日子,十時警報聲響起,全國會停工、交通管制,集體紀念受難者,只願這悲慘事件不再發生。這天,倖存者會坐在街道旁椅子上,警察、軍隊、學生都會過來參加。

關懷與愛打破生命高牆 勇敢活著為見證史實

88歲的長者那鴻,在辦公室等候來訪的牧長們,個頭不高的他,輕柔表達對全世界訪客的歡迎,並開心盼望有機會與結縭66年的妻子一起拜訪台灣。20歲時,那鴻失去家人,帶著年僅16歲的妻子逃到以色列,倆人相依為命,當問到是否非常疼愛妻子時,他毫不猶豫的笑著說:「她就是我的生命。」

「現在他們的存在,正是為了見證這件悲慘的事實,為駁斥那些企圖遮蓋此事、說它是子鳥虛有的人。」這些倖存老人幾乎都在青少時期失去近親,來到海法之家數年後,透過社工及義工愛的關懷,甚至是作繪畫治療,現在終於可以平靜敘說自己的故事。「因為太痛苦!」對他們而言,提起往事就如一把火在他們心中熊熊燃燒,彷彿再次經歷悲慘事件一般。

「即使分享後夜裡難眠,他們仍願站出來作見證。」只但願未來不再發生這些慘事。社工阿密特領兼職薪酬,卻來到這裡做全職事工,她出面感謝來此探望長輩的台灣牧長們,並表明即使像她每日在此工作,仍無法想像他們所經歷過的痛苦,「我們希望他們年老時,有人陪伴,且不要再憂慮吃喝什麼,我們只願讓他們感受到愛。」

於捷克出生、86歲的茱蒂,來到以國後曾當過護士,即使擁有3名兒女及孫子,但因第2代承受創傷父母的後遺症,也成為需要「高度關懷」的對象。台灣牧者拜訪當天,她推卻去海邊曬太陽、喝喝啡的機會,決定留下來向牧長們見證自己年少的故事。拄著拐扙,堅持站著的她,緩緩且怯怯的說,自己9歲去了德國後,即無法再上學,因猶太人已不能自由外出,只能待在家中,與家人同伴聚在一處;記憶中,德軍曾3次到家中四處查看,時到如今,她的心中仍充滿恐懼。

今年1月26日,海法之家的倖存老人們,與其他倖存者一起見了以國總理納坦亞胡,27日國際大屠殺紀念日當天,還與總統共同度過,「除了將老人們的需要告訴大家,也希望大家記得他們是建造這國家的人,我們必須尊榮他們。」對他們這些一輩子沒見過國家領袖的長輩們而言,得見到總理及總統,正是一種尊榮。

「誰知道呢?也許明天主耶穌就會再來,腳踏在鍚安山,我們也就不再需要幫助了。」ICEJ同工溫柔呼籲,隨著老人們日薄西山,必會有更多人需要照護,他感謝滿有愛心的義工參與其中,但希望更多有負擔的基督徒能奉獻金錢,參與「認領一位倖存者」的事工計畫,向曾經歷大屠殺恐懼的老人表達關愛和支持,給長久受苦的他們「一個家」。
 


其他新聞快報
逾百聯合衛理公會領袖「出櫃」  承認身屬多元性別族群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家庭建立祭壇 恩典代代相傳 (教會公報)
慈母心心連馨 台東關懷長青 (教會公報)
母病亟需支援 盼各界獻愛心 (教會公報)
考前生活八撇步 會考創佳績 (台灣國度復興報)
完整新聞照片錦集

  聖經QR-CODE: 用手機快速抽取金句卡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