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免費索取酷卡 7月3日 星期三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新聞中心 歷史新聞 我的存檔 合作夥伴 我要當記者
進入閱報模式 友善列印
網絡沉溺說書會 長時間上網非等同沉溺
陳?暾
(2015年05月22日)
推薦本篇新聞 : 31
本新聞提供者: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多年來,青少年沉迷網絡遊戲都是一個需要正視的社會問題。基督教文藝出版社、香港基督教服務處及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於五月十七日合辦了「人間基督教•說書會」之「網絡沉溺 在深淵中覓出路」聚會,探討青少年網絡沉溺問題。

網絡沉溺輔導中心主任李展熙(右圖)表示,現今青少年要向上流動難以單靠學業成績,若家長單純以道理說教,迫子女多加讀書,就會容易產生衝突。網絡世界就成為青少年暫時逃避現實的地方。他建議若子女遇上疑難,家長宜相信他們有足夠解難能力,與他們一同面對,避免直接介入,以免引起更多因言語誤會而引起的衝突,為網絡沉溺提供誘因。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佐敦會所助理主任幹事王蓉(左圖)指,現時青少年追求獨立思考亦會與立場相近的人多加溝通,比成年人想像中更主動,只是少有公開表達。她認為青少年上網未必與沉溺扯上關係,可能是為促進溝通,例如透過拍攝短片,表達自己的喜好。她建議家長對他們的網上行為表現出開放態度,嘗試走進他們的世界,例如家長可以嘗試詢問子女何謂「抽金蛋」,以此打開溝通的話題。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精神醫學系臨床助理教授陳?燁(右圖)認為需視乎青少年的行為、處境判斷是否網絡沉溺。她指出,網絡沉溺通常會與其他精神科問題同時存在,成因互有關連。青少年於網上觀看的內容亦是重要,以賭博、色情內容為例,上網可能只是其中的工具,患者其實有其他沉溺行為。

聚會中,亦有家長現身說法。一位母親分享時提到,長子於中學階段沉迷打機,甚至為此缺課,驚動教育局人員。後來除兒子接受社工輔導,她亦重新投入教會生活,當中得到弟兄姊妹間支持,也能使氣氛緩和。另一位父親分享時表示,最初與兒子不瞅不睬,亦對兒子網絡沉溺的處境感到灰心,不敢讓教會弟兄姊妹得悉情況。後來他向基督教服務處求助,參加互助小組,學會坦誠溝通,並主動表達關心,使兒子明白父親的苦心。他引用詩篇勉勵自己耶和華的同在。在過程中,他體會到上帝一直看顧,安排合適的服務。從互助小組,以至兒子轉校後校方因應兒子的情緒問題而多加包容,都令兒子的情況逐漸改善。

在協助青少年擺脫網絡沉溺方面,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謝樹基教授(左圖)認為有三個重要因素。第一是溝通,家長需要了解子女沉迷網絡的原因。第二是一致性,家長需要於生活中表裡一致,對子女不離不棄,是協助患者復原的重要因素。第三是尋求輔導,沉溺背後有多重問題,輔導可使家長的情緒得到舒緩,亦能得到同路人的支持。

李展熙建議家長需了解子女花長時間於個別內容的原因。他們可能只為滿足興趣、夢想,例如兒子花長時間於網上觀看賽車短片,可能只為有一天可以成為賽車手,望梅止渴,並非一定沉迷網絡。家長亦可考慮如何從現實處境中滿足子女的需要。另外,家長需要學會聆聽、觀察,分析子女的實際需要,當留意到子女回家後怒氣沖沖時,不用急於查問,亦可聯想早前他可能遇到不快的事,無需過於擔心,誤以為只顧隱藏自己。他提醒家長也可以發掘子女做得好的地方,多加讚賞,提升他們的自信;即使子女仍沉迷玩電腦遊戲,那怕有一刻前往洗澡,都可以趁機讚賞他變得更英俊,緩和雙方氣氛。

精神科醫生康貴華(右圖)認為需要使青少年明白從沉溺中醒覺的重要性。他認為由青少年自己發現、權衡沉溺的好處與壞處,承受行為帶來的後果,才能帶來悔改的心。他引用林前六章,指這是一個發現益處害處,再加以轄制的過程。過程可長可短,往往花上三數年,身邊人需付出耐性,不斷給予支持、無條件的愛,使患者可重建生命中的優先次序,學習愛人愛神,放下沉溺行為。他補充患者身邊人亦在經歷信、望、愛的操練,需要為患者恆切禱告,以愛心感化,生命影響生命。

(編按:本文由陳?暾整理自大會錄音,圖片由大會提供。)  


其他新聞快報
愛爾蘭同性婚姻明日公投 天主教徒總理冀支持通過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華福大會銳意轉型 一改以往單向講道式傳統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育嬰留職停薪津貼 勞動部:申請者可提早領到 (台灣國度復興報)
104年高雄移居津貼申請 5.26起受理 (台灣國度復興報)
澎湖首創 離島健保卡在地發卡 (台灣國度復興報)
完整新聞照片錦集

  聖經QR-CODE: 用手機快速抽取金句卡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