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免費索取酷卡 11月22日 星期五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聖經閱讀 經文筆記本 我的最愛 聖經搜尋 本日金句
英文聖經 聖經計算機 每日一章 背經工具 三合一搜尋

經文字級:

黃迦勒《約翰福音註解》

約翰福音 第21章

【約廿一1】「這些事以後,耶穌在提比哩亞海邊,又向門徒顯現;祂怎樣顯現記在下面。」

﹝文意註解﹞「這些事以後,」『這些事』包括門徒們的四散逃走,彼得的三次不認主,有些門徒在十字架下眼睜睜地看著主被釘死,也親眼看見並經歷主的復活(參十八至廿章)。

「耶穌在提比哩亞海邊,」『提比哩亞海』實際是一個湖,古時原名基尼烈湖(民卅四11),後改稱革尼撒勒湖(路五1),繼稱『加利利海』(太四18),後因希律安提帕在其西南岸湖畔新建提比哩亞城(參六23)作為其首邑,而再度易名『提比哩亞海』。

﹝靈意註解﹞《約翰福音》在第二十章末了,已經明顯地作了全書結束的交代。但是聖靈感動使徒約翰,特意加上這一章,用意是以此章作為四福音書和《使徒行傳》之間的橋樑。

福音書是描寫主耶穌自己在地上的工作。主在十字架上臨死前曾說:『成了』(參十九30);是的,就著道成肉身的耶穌而言,祂的工作已經完成了,沒有留下甚麼要我們去補充、補足的。

《使徒行傳》是描寫『團體的耶穌』(教會)在地上繼續祂的工作。主在受死、復活之後,進入另一形態的道成肉身(參提前三15~16),開始另一形態的工作——得著一班人作祂的器皿,從事建造的工作。

所以主在復活以後,非常忙碌,忙著挽回四散、失去信心、走下坡路的門徒們,並且堅固他們。《約翰福音》第廿一章,可以視為是主耶穌對祂門徒們的交棒。

本章?的彼得等位門徒,乃是我們的代表和寫照。他們的光景,就是我們的光景;我們應當從這些光景中,領取個人切身的和應時的教訓。主在本章?給彼得的託付,也就是給我們的託付。所以我們不該為別人讀聖經,而應當把這段聖經也應用在我們自己身上。

﹝話中之光﹞(一)「這些事」可以代表信徒已過失敗和得勝的種種經歷;在我們屬靈的路程上,總會有許多起伏與曲折的經歷。但是這些經歷,無論它們是得勝的或是失敗的,都具有寶貴的屬靈價值,我們千萬不可將它們忽視。

(二)我們在主面前所經歷的每一件事都是有意義的,甚至我們的眼淚也被裝在神的皮袋?,記在神的冊子上(參詩五十六8)。



【約廿一2】「有西門彼得,和稱為低土馬的多馬,並加利利的迦拿人拿但業,還有西庇太的兩個兒子,又有兩個門徒,都在一處。」

﹝靈意註解﹞這?所舉一共有七個門徒;『七』在聖經?象徵今世的完全,故『七個門徒』代表全體主的門徒,包括我們後來信主的人。



【約廿一3】「西門彼得對他們說:『我打魚去。』他們說:『我們也和你同去。』他們就出去,上了船,那一夜並沒有打著甚麼。」

﹝文意註解﹞「我打魚去,」『打魚』就是重操舊業(參太四18~22)。主耶穌在祂復活之後,曾經吩咐門徒們要留在耶路撒冷城?,直到他們領受從上頭來的能力(參路廿四49;徒一4),所以他們回到加利利去打魚,乃是違背主的命令。

「那一夜並沒有打著甚麼,」古時漁夫喜歡在晚上打魚(參路五5),據說夜晚正是打魚最好的時候。彼得是個老練的漁夫,他知道在何時、何處可以打到魚;但他們竟然整夜打不著魚!可見這是主特意安排的一個神蹟,目的乃為著要教訓他們。

﹝話中之光﹞(一)我們無論是作屬靈的或屬世的工作,都不能依賴自己的才幹,而須一直仰賴神的引領和祝福。

(二)彼得代表帶頭的人,其他門徒代表跟隨的人;我們若盲目地跟從人,而不慎思明辨,也會使我們落到靈性窮乏的光景?。

(三)我們若有甚麼窮乏的經歷,對我們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因為它能使我們更多倚靠主,也更能體恤別人的窮乏(參來四15)。

(四)在逆境中常含有神的美意;人一直處在順境中,反而常會置神的旨意於不顧。

(五)打魚乃是為著找飯吃。七個主的門徒在打魚的事上出了問題,就是代表屬主的人在生活的問題上出了事。兩千年來,多少信徒在吃飯的問題上受到了試煉。

(六)我們在得救以前,憑著自己天然的力量在世界中努力,或許還能有所斬獲;但在蒙恩之後,若又離開主,回到世界中去鑽營,將會全然虛空徒勞,我們應當醒悟!



【約廿一4】「天將亮的時候,耶穌站在岸上;門徒卻不知道是耶穌。」

﹝話中之光﹞(一)感謝主,黑夜必不會長,主的顯現乃是我們屬靈的『天亮』。但願我們每當身處暗夜、困苦、失敗的光景中時,能被提醒轉而追求主自己,仰望祂的顯現與同在。

(二)門徒是在海上正打魚時遇見主的;這給我們看見,不一定是在安靜靈修的時候才能得著主的顯現,像勞倫斯那樣,即使是在勞苦工作中,也能與主同在,和祂有親密的交通。

(三)信徒若不能在平常的工作上,得蒙主的同情,則即便在靈修中,也難得著祂的喜悅。



【約廿一5】「耶穌就對他們說:『小子,你們有喫的沒有?』他們回答說:『沒有。』」

﹝文意註解﹞「小子,你們有喫的沒有?」『小子』是頗親密的稱呼,並無譏笑的含意;原文並無『吃』字,全句意指有否備妥可吃的魚,故仍含有『吃』的意思。『你們有吃的沒有?』這話表明主的恩慈,祂顧念我們的窮乏和困苦。

﹝話中之光﹞(一)門徒在屋?時有魚吃(參路廿四41~43),但此刻在海上卻沒有甚麼可吃的;這告訴我們:不是在乎環境的好壞,乃在乎我們所站的立場是否合乎主的心意。

(二)甚麼時候我們若遠離了主,不在祂的旨意以內,甚麼時候我們所有的努力,就要歸於虛空。

(三)當我們發覺自己沒有甚麼可以吃,也沒有甚麼可以給主吃的時候,我們必然是走在主的道路之外,我們所作的事就是在主所定的旨意以外。



【約廿一6】「耶穌說:『你們把網撒在船的右邊,就必得著。』他們便撒下網去,竟拉不上來了,因為魚甚多。」

﹝話中之光﹞(一)在主的話中有豐富的供應;但我們必須對主的話信而順從,才能實際的從主話中尋得供應。

(二)為主得人,若憑自己的見識與能力,無論如何勤苦,終屬徒勞無功;惟有遵照主的引導下網,方有成效。





【約廿一7】「耶穌所愛的那門徒對彼得說:『是主。』那時西門彼得赤著身子,一聽見是主,就束上一件外衣,跳在海?。」

﹝文意註解﹞「耶穌所愛的那門徒對彼得說,是主,」徹夜工作無效,聽吩咐而一網得魚,乃是門徒所經歷過的事(參路五5~6),所以使徒約翰悟出岸上那人必是主耶穌。

約翰和彼得兩位使徒,一個富有屬靈的智慧,一個勇於付諸行動;一靜一動,各有所長,皆蒙主喜愛。

﹝靈意註解﹞「那時西門彼得赤著身子,」象徵我們在主面前一面是赤露敞開,無所隱藏;一面是一無所有,無善足誇。



【約廿一8】「其餘的門徒,(離岸不遠,約有二百肘〔古時以肘為尺,一肘約有今時尺半〕),就在小船上把那網魚拉過來。」

﹝文意註解﹞「約有二百肘,」『肘』為古時長度單位,每肘約合十八英吋;故當時離岸約有一百公尺。



【約廿一9】「他們上了岸,就看見那?有炭火,上面有魚,又有餅。」

﹝文意註解﹞「就看見那?有炭火,」注意,岸上的炭火,正與院子?的炭火(參十八19)遙相對應;那夜彼得是在炭火旁失敗了,現在主是在炭火旁供應了他。

「上面有魚,」這是說他們根本無須到海上去打魚,因為岸上已經有魚了。

﹝靈意註解﹞「上面有魚,又有餅,」『魚』代表海中的豐富;『餅』代表陸上的豐富。

﹝話中之光﹞(一)為主作工,不要怕沒得吃;只要行在主的旨意中,便到處都有得吃——在岸上也有魚;但若不行在主的旨意中,即使是在最能捕到魚的海上,也得不到魚。

(二)主的工人不該為生活的需要憂慮(參太六25),因為主必定照顧我們的生活,而祂又是『使無變為有』的神(參羅四17)。

(三)主工人最大的試探,乃是生活與事奉不能兩全;為著顧到我們自己的生活,而不顧到事奉主,這是我們最大的失敗。

(四)主深知門徒的匱乏,適時供應他們的需要;主是我們的福杯、產業、豐富,並隨時的幫助。



【約廿一10】「耶穌對他們說:『把剛才打的魚,拿幾條來。』」

﹝話中之光﹞(一)彼得一知是主,便顧不得船和魚了,立刻跳在海?(參7節),要泅到主那?;但主卻要他去「把剛才打的魚,拿幾條來」。主自己固然頂寶貴,但是主作在我們身上每一個恩典的供應,也是寶貴的。

(二)「把剛才打的魚,拿幾條來,」我們不要一直為過去的經歷和成就而沾沾自滿,乃應不斷追求主,每天從主得著新鮮的供應。

(三)「把剛才打的魚,拿幾條來,」信徒應當常有新鮮的見證;在教會中切忌一直作老舊的見證,叫聽的人厭煩。



【約廿一11】「西門彼得就去(或作上船),把網拉到岸上,那網滿了大魚,共一百五十三條;魚雖這樣多,網卻沒有破。」

﹝文意註解﹞「魚雖這樣多,網卻沒有破,」意即所網到的魚,一條也沒有漏掉。

﹝話中之光﹞(一)信徒作得人的漁夫,不但要多得著人,並且要注意所得著的每一人,盡可能連一個也不讓失掉。

(二)「魚雖這樣多,網卻沒有破,」主的生命之恩,絕不會叫我們這軟弱的器皿承受不了的(參彼前三7)。

(三)我們應當時常修補、加固屬靈的『網』,免得漏掉了『魚』——事倍功半,收不到預期的果效。



【約廿一12】「耶穌說:『你們來喫早飯。』門徒中沒有一個敢問祂:『你是誰?』因為知道是主。」

﹝文意註解﹞「門徒中沒有一個敢問祂,」『問』字意指『詳究』、『考查』。

本節的話相當矛盾:不敢問,意思是既不知道,又因為怕,所以不敢問。可是這?既說沒有一個人敢問祂是誰,又說因為知道是主。換句話說,他們在外面是不知道,但是?面卻又莫名其妙地知道。

﹝靈意註解﹞「你們來喫早飯,」『吃』字是新約時代一個象徵的動作,表示『交往』與『接納』。



【約廿一13】「耶穌就來拿餅和魚給他們。」

﹝話中之光﹞(一)主供應餅和魚給他們,不僅是為了滿足他們的需要,更是為了祂神聖的託付;主乃是以新的供應,帶進新的託付。

(二)世上一切的宗教,只有要求,卻沒有供應;惟有我們的主,祂不但有要求,且有供應。主總是先有供應,後才有要求。



【約廿一14】「耶穌從死?復活以後,向門徒顯現,這是第三次。」

﹝文意註解﹞「向門徒顯現,」『門徒』的原文是複數詞,指向一群門徒顯現,而非向個別的門徒。

「這是第三次,」可能是以本書所載的為根據(參廿19,24)。按全部新約聖經,主耶穌從死?復活以後,向門徒顯現的詳情如下:(1)向馬利亞顯現(參11~18節;可十六9~11);(2)向別的婦女們顯現(參太廿八9~10);(3)向往以馬忤斯的兩個門徒顯現(參可十六12~13;路廿四13~35);(4)向西門彼得顯現(參路廿四34;林前十五5);(5)向多馬以外的十個使徒顯現(參廿19~23;路廿四36~43);(6)向十一個使徒顯現(參廿24~29;可十六14);(7)在加利利顯現(參太廿八16~20);(8)在提比哩亞海邊顯現(參1~23節);(9)四十天之久多次多方顯現——一時顯給五百多弟兄看,以後顯給雅各看,再顯給眾使徒看(參徒一3;林前十五6~7);(10)在橄欖山升天前顯現(參路廿四50~51;徒一6~12);(11)最後向使徒保羅顯現(參林前十五8)。



【約廿一15】「他們喫完了早飯,耶穌對西門彼得說:『約翰的兒子西門(『約翰』馬太十六章十七節稱『約拿』),你愛我比這些更深麼?』彼得說:『主阿,是的;你知道我愛你。』耶穌對他說:『你餧養我的小羊。』」

﹝原文字義﹞「愛」神聖的愛,犧牲的愛,深謀遠慮的愛(主耶穌問話?所用的字,agapao);友誼的愛,回應的愛,情感的愛(彼得答話?所用的字,phileo)。

﹝文意註解﹞「約翰的兒子西門,」主耶穌在眾門徒面前,單向彼得說話,用心良苦,是要讓眾門徒知道,彼得雖然曾經失敗過,但主仍要畀予他那領首的地位。

「你愛我比這些更深麼?」『這些』若作主詞解,則本句意即:『你愛我比這些門徒愛我更深麼』?『這些』若作受詞解,則可有兩種解法:(1)『你愛我比愛這些東西(指船、漁網、魚、餅、炭火等)更深麼』?(2)『你愛我比愛這些人(指其他門徒)更深麼』?

由於彼得曾經誇口說:『眾人雖然跌倒,我卻永不跌倒』(參太廿六33;可十四29),表示他比別人更愛主,因此,『這些』較有可能作主詞解。主耶穌的用意或許是在對付彼得的驕傲、自負。

然而,『這些』也有可能是指人、事、物。好像主正在無聲的對彼得說:你在我受人審問的那個夜間,在炭火旁不認我;你在我隱藏起有形的同在時,就帶人去打魚謀生,而置我於不顧。你自己去找火烤,卻蒙了羞辱;你自己來打魚,卻打個虛空。現在我為你預備了炭火、餅魚,不必你花力氣,不必你作甚麼;你要烤,有炭火;要吃,有餅魚。但我要問你,你愛我比這些更深麼?

「彼得說,主阿,是的,你知道我愛你,」彼得在答話?所用的『愛』字,在原文和主所問的『愛』字不同;彼得或許自覺搆不上用『神聖的愛』來愛主,只能回答說,我是用『友誼的愛』來愛主。

「你餧養我的小羊,」『餵養』是牧人的職責,為羊群尋找有水草的地方,使牠們能得到充分的糧食供應;『小羊』指尚未長成的羊羔。

﹝靈意註解﹞「約翰的兒子西門,」『西門』是彼得得救以前的舊名字(參一42);表徵主正在對付他的舊人和天然本性。

「你餧養我的小羊,」指對靈命幼稚的基督徒供應屬靈的糧食(參彼前二2),而最重要的,乃是帶領他們學會自己直接從主領受餵養。

﹝話中之光﹞(一)「你愛我比這些更深麼?」不要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要照著神所分給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羅十二3)。

(二)「你愛我比這些更深麼?」我們的人生中有許多事物會奪人心魂,諸如:財富、地位、學問、健康、愛情、家庭、友誼、成功等等,但是對愛主的基督徒而言,沒有甚麼能與我們的主相比。

(三)主的工人若是愛任何人事物過於愛主,他就不能為主所用。

(四)許多時候,主祝福教會,給教會加添人數,我們也為這種結果興奮得不得了;此時,主也要問我們:「你愛我比這些更深麼?」如果我們實在愛主的話,就要殷勤餵養這些小羊。

(五)通常,人多喜歡網魚的工作,因為一下子可以網到許多魚,轟轟烈烈,引人興奮;但牧人餵養小羊,默默無聲,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和付更大的代價,極其勞苦。但是主說:「你餧養我的小羊,」主不但要我們作得人的漁夫,還要作餵養信徒的牧人。

(六)網魚的人網了一百多條大魚,少幾條、多幾條都不大在意,而在意還留下多少條;但牧人的心,總是看失掉了幾隻羊,祂不看留下多少,即使留下九十九隻,仍是不夠,還要去找回那一隻(參太十八10~14)。

(七)彼得後來也確實進入了牧人的負擔,因此他勸同作長老的人,務要牧養神的群羊,並作群羊的榜樣(參彼前五1~4)。

(八)愛羊即是愛主——我們如何表顯愛主的心呢?無他,乃是藉著愛人而愛主,藉著服事人而服事主;為羊犧牲,就是為主犧牲。



【約廿一16】「耶穌第二次又對他說:『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麼?』彼得說:『主阿,是的;你知道我愛你。』耶穌說:『你牧養我的羊。』」

﹝原文字義﹞「愛」神聖的愛,犧牲的愛,深謀遠慮的愛(主耶穌問話?所用的字,agapao);友誼的愛,回應的愛,情感的愛(彼得答話?所用的字,phileo)。

﹝文意註解﹞「你牧養我的羊,」『牧養』不僅僅是餵養食物,還包括看顧、監察、引導和保護等在內;『羊』指一般的羊,不再是小羊。

﹝話中之光﹞(一)基督徒不僅需要餵養,更需要牧養,這絕對需要愛心的照護與關懷。

(二)不要以為只有牧師和長老是牧人,其他的人是群羊,需要牧養。在教會中,千萬不可將信徒分成兩類:一類是牧養別人的人,一類是被牧養的人。我們都需要互相牧養。

(三)我們都需要有牧養的心,照顧弟兄姊妹;不單是小的羊需要牧養,並且老的羊也需要牧養。人人都需要用禱告來彼此扶持,用主的

話來互相供應。

(四)不要因為對方已經信主多年了,而忽略了牧養的責任;牧養一個信主多年的基督徒,比牧養一個初信主的基督徒更困難,更需要屬靈的智慧。



【約廿一17】「第三次對他說:『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麼?』彼得因為耶穌第三次對他說,你愛我麼,就憂愁,對耶穌說:『主阿,你是無所不知的,你知道我愛你。』耶穌說:『你餧養我的羊。』

﹝原文字義﹞「愛」友誼的愛,回應的愛,情感的愛(包括主耶穌的問話和彼得的答話?所用的字,phileo);「知」?面主觀的知覺;「知道」外面客觀的認識。

﹝文意註解﹞「彼得因為耶穌第三次對他說,你愛我麼,就憂愁,」有解經家認為主三次的問話是影射彼得先前三次不認主的失敗經歷。

﹝話中之光﹞(一)主耶穌第三次的問話是用『友誼的愛』來問彼得,這表示主不介意我們是用甚麼樣的愛來愛祂,只要我們愛祂就好。

(二)我們不需要去分析我們對主的愛,到底是『神聖的愛』或是『友誼的愛』?主不要我們一直停留在自我中心的意識?,而要我們積極地去照顧別的信徒。

(三)主三次都先問彼得:「你愛我麼?」然後才託付他:「你餧養我的羊」。主這話說出兩面的意思:(1)餵養並照顧主的羊,乃是愛主的表現;(2)愛主乃是餵養並照顧主羊的動機和依據。

(四)主不一定將祂的羊託付給信祂的人,但主一定將祂的羊託付給信祂又愛祂的人;愛能縮短我們與主之間的距離,達到心心相連。

(五)我們拿甚麼來餵養主的羊呢?愛主就夠了。彼得自己原本沒有甚麼可吃的(參5節),一切都在於主的供應。我們只管接受主的託付,主必親自預備供給之物。

(六)主三次也都說:「我的羊」或『我的小羊』(參15~16節)。要注意,信徒乃是主的羊,不是你我的羊;許多時候,我們受託餵養主的羊,久而久之,不知不覺的就把他們當作我們自己的羊,這是千萬不可以的。



【約廿一18】「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你年少的時候,自己束上帶子,隨意往來,但年老的時候,你要伸出手來,別人要把你束上,帶你到不願意去的地方。」」

﹝文意註解﹞主豫言彼得年老時被拘捕與殉道的情形(參19節);而彼得對此豫言銘記在心(參彼後一14)。

﹝靈意註解﹞「你年少的時候,自己束上帶子,隨意往來,」表徵當我們的靈命幼稚時,作事常隨己意,不服約束。

「但年老的時候,你要伸出手來,別人要把你束上,帶你到不願意去的地方,」表徵當我們的靈命長大、老練時,就能甘心忍受別人所給予的不便與束縛。

﹝話中之光﹞(一)剛蒙恩不久的信徒,往往作事很自由,愛作甚麼就作甚麼;但當生命有了長進,對主的認識加深,就會漸漸地不自由了,神開始用種種辦法將他束上,帶他到不願意去的地方。

(二)信徒應當追求生命長大成熟,因為在生命成熟的人身上,會顯出十字架的記號,就是自己被約束與剝奪。誰被剝奪得越多,誰就越有東西可以給人。



【約廿一19】「耶穌說這話,是指著彼得要怎樣死榮耀神。說了這話,就對他說:『你跟從我罷。』」

﹝背景註解﹞根據古代教會的傳說,使徒彼得不但是為主被釘十字架而殉道,並且還要求行刑的人將他倒釘,因為他自覺不配與主同有一樣的死法。

﹝話中之光﹞(一)一個跟從主的人,生死都是主的人,不但活著為主,連死也是為主(參羅十四7~8)。

(二)跟從主,就是把自己歸給主。我們若真的愛主(參15~17節),就必定把自己奉獻給主;並且我們奉獻給主的程度,乃是根據我們愛主的深淺。



【約廿一20】「彼得轉過來,看見耶穌所愛的那門徒跟著,就是在晚飯的時候,靠著耶穌胸膛,說:『主阿,賣你的是誰?』的那門徒。」

﹝文意註解﹞請參閱十三章廿三至廿五節。



【約廿一21】「彼得看見他,就問耶穌說:『主阿,這人將來如何?』」

﹝話中之光﹞(一)人最容易忘卻自己的本分,而好為人謀,去干預別人的事。

(二)按著我們天然的本性,都很喜歡過問別人的事,這是嫉妒心在作祟,希望別人不如自己。



【約廿一22】「耶穌對他說:『我若要他等到我來的時候,與你何干?你跟從我罷。』」

﹝文意註解﹞「等到我來,」主這話清楚表明祂要再來。

「與你何干?你跟從我罷,」意即無論其他門徒的遭遇是順或逆,彼得的責任是專心一致跟從主。

﹝話中之光﹞(一)信徒一面在生活中享受主的同在(無論是明顯的同在或隱藏的同在),一面也要等候祂的再來。

(二)跟從主與服事主,是我們個人與主之間的事,別人的情況如何,跟我們無干;主對各人有不同的帶領和託付,所以我們切莫受別人光景的影響。

(三)同工之間,千萬不要計較恩典和前途;我們一跟別人作比較,就容易失去向著主純一清潔的心,而跟不上主的帶領。



【約廿一23】「於是這話傳在弟兄中間,說那門徒不死;其實耶穌不是說他不死;乃是說:『我若要他等到我來的時候,與你何干?』」

﹝文意註解﹞《約翰福音》最後兩章,開始於發現主的復活,繼而享受主的顯現,最後結束於『等到我來』。這是告訴我們,在主再來以前,我們信徒面臨生活和事奉兩大問題——生活上必須仰賴主的供應,事奉上必須跟從主的帶領——憑信而活,直到祂來。



【約廿一24】「為這些事作見證,並且記載這些事的,就是這門徒;我們也知道他的見證是真的。」

﹝文意註解﹞「記載這些事的,就是這門徒,」『這些事』就是本書所寫的內容;這句話表明使徒約翰就是本書的作者。

「我們也知道他的見證是真的,」『我們』指能夠證明這卷福音書內容可靠的一班人,包括作者在內。



【約廿一25】「耶穌所行的事,還有許多,若是一一的都寫出來,我想所寫的書,就是世界也容不下了。」

﹝文意註解﹞「耶穌所行的事,還有許多,」可見約翰在寫本書時,曾經對手中所有的資料作過一番篩選的工夫。

「我想所寫的書,」『我』字無疑是作者約翰的自稱。

「就是世界也容不下了,」表示主耶穌不只在肉身?作事,並且復活後一直不斷作事;祂所作在每一個信徒身上的事,真是無法記述。




資料來源: 華人基督徒查經資料網站
新增日期: 2008/08/25
狀態: 已經過審核


返回約翰福音第21章

本資料來源為網友自行上傳。若有版權爭議請聯絡 webmaster@taiwanbible.com 我們會盡快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