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聖經投影片 11月22日 星期五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聖經閱讀 經文筆記本 我的最愛 聖經搜尋 本日金句
英文聖經 聖經計算機 每日一章 背經工具 三合一搜尋

經文字級:

每日研經叢書——事態的轉變

歷代志下 第10章

事態的轉變(Ⅰ)(十1-十一4)

隨疬所羅門朝代的結束,我們見歷代志所記以色列歷史便開始一個新的時期。這段記載,如我們已經看見的,可以分為大筢以前時代,大筢與所羅門時代,和王國分裂的時代直到被擄於巴比倫。我們現在便站在這?最後時期的方緣上。

所羅門的繼承者羅波安,成為重要人物,部分地因為他有左右國家分裂之疑,和部分地因為他在某些方面是那些後來君王的典型;而且歷代志用衡量他們的方法去衡量我們至此所遇到的那些主要人物。

歷代志專用來記載所羅門以後諸王的篇幅,比在列王紀所見的要少得多。這是因為與列王紀比較起來,歷代志是單論述那最重要方面,也就是他忽略了北國歷史有系統的記載,而旨在說明南國繼承北國合法的大筢王朝體制。

北國(十二個支派中之十個)之脫離,顯然是以色列歷史中最重大事件之一。由這事而展開了一個約二百年的時期,在這個時期中兩國的關係決不是輕鬆的,而且有時還爆發戰爭(例如王上十五7)。在歷史上,此國的脫離,乃是大筢把王國以前的支派聯盟的偉大成就的終止。這種統一,連同由統一而來的偉大,決不會重現;而且北國,在南國的猶大被擄於巴比倫一個多世紀以前,已經消失。當然,人們可能看見在耶羅波安統治下所發生的,實際上是恢復自然的政治情況,這種政治只有大筢的偉大才能令其人為地暫時遜色。十章十六節的陳訴,是『北方人』傳統的情躁。雖然如此,在歷代志作者的眼光中,北國與大筢家的關係必須用背叛的詞句來描述(十19),這是他用於北國全部歷史的裁決。

事態的轉變(Ⅱ)(十1-十一4)(續)

十章一節至十一章四節這一段敘述分裂怎樣發生,以一個大家熟知的故事:就是羅波安拒絕了那些老前輩正確的忠告,而採納那些與他一同長大的人的主意去對待百姓。百姓在耶羅波安領導下的請求是:『你父親使我們負重軛作苦工,現在求你使我們……輕鬆些』(十4),是指所羅門為籌備經費,以便推行他巨大建築計劃,以及豪華生活而課於百姓的重稅和強迫勞工。(歷代志至今一直減輕所羅門之統治在這方面的責任,但請比較王上四22及以下各節。百姓在耶羅波安率領下所作的請求是不易了解的,除非以色列人本身受過所羅門加於他們的重擔,這種重擔是強制的、在原則上祗用於外藉人士的,正如王上九20-22;代下八7-9所說的。)

從表面上看,百姓的請求是正當的。舊約無一處使人認為王室行使合法主權,是自大和剝削百姓。誠然,本章對耶羅波安或百姓決定與統治者斷絕關係,並沒有加以譴責;也沒有對耶羅波安這樣行,表示是出於自大的動機。相反地,引致分裂的一連串事件,明確地被描述為『這事乃出於上帝』──所用的這句片語相當強調祂對這件事的審慎計劃──要應驗亞希雅的預言(15節)。這預言(記載在王上十一30及以下各節),實際上被歷代志省略了,因為歷代志的方針是把任何會損害所羅門名譽的事都置之不理。亞希雅的預言的實質是:北部各支派會因所羅門拜偶像而與他分裂。十個支派會交給耶羅波安──他直到那時一直是所羅門的一個能幹的忠僕(王上十一28),他顯然未曾想到要自立為王。所以,雖然歷代志作者沒有提及亞希雅之預言,他一直把分裂歸結為上帝的本意。

因為亞希雅之預言原來的上下文未被歷代志作者提及,就不容易確定他在強調上帝定規國家分裂的事時,心目中正想到甚麼。羅波安的十二個支派喪失了十個,在一個重要方面,與歷代志作者自從掃羅王以來因犯罪而失地的模式,極其密切地相一致,並且是不能改變的。這種個別的喪失國土,當北國於主前七世紀完全消亡,以及猶大被擄於巴比倫的事件中,在整個王國時期嚴重而又明顯的發生了。然而,他並沒有為令人信服而引用這件大事。他沒有把北部江山的喪失歸咎於羅波安的罪。

的確,羅波安在第十章出現是沒有多大光彩的。若是他在處理耶羅波安和百姓的方法上做得好些,在他控制下國家仍會保持統一。但他愚昧的對答的故事,給歷代志作者用來作為譴責的理由。但直到十二章一節那些話才應用在羅波安身上的。第十章的羅波安,祗屬年輕年憑意氣用事,缺乏智慧;他本應就教於老一輩的人,以補其不足。在第十章?面,並未暗示羅波安懷有甚麼惡意或殘暴。他可能真的想負起責任來做。他在這個階段的錯誤,祗是無知──這是十三章七節對他的描述所證實的(在那?所用的辭語,與應用於所羅門的相似;就是當大筢判斷他尚未準備好承擔建殿的重託時所說的話,參見代上廿二5;廿九1)──和在不幸的哈多蘭的事件上,誤解了百姓的決定(十18)。

所以,羅波安和耶羅波安在那引致南北分裂的決定性的事件上都有共通點,即二者在品性上尚未充分成熟。雖然二人都該被定罪,但關於分裂,二人均未受到明確的譴責。至於羅波安喪失北部的江山,歷代志可能以北部的江山畢竟仍然是以色列,而制止把這件事說成是他的罪;而且北部本身也必須像南部一樣,用同樣的標準去裁判。羅波安要受審判的範圍,是在分裂後留給他的領土內。這點被不可與耶羅波安爭戰,『因為這件事出於我』(十一4)的命令所強調的。因此,歷代志終於滿意地使分裂的理由歸之為出於上帝那不可測度的心意。

舊約不但在這一點上,把上帝無法測度的心意的概念和人需要智慧連結在一起。箴言,特別是一至九章,滿了為父者勸勉人要留意聽的教導,基於『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箴九10)。箴言還強調上帝的難於測度(例如十六9,25),這是針對那些不知自量的人說的。羅波安,根據十一章來判斷,確實成熟了,正如在他以前的所羅門成熟一樣。不論是上帝無法測度,或是我們目前的失敗,都不應引致我們對基督徒生活的進步表示絕望。對於尋求智慧的人,前進的道路是敞開的(箴八17)。──《每日研經叢書》

資料來源: 華人基督徒查經資料網站; http://www.ccbiblestudy.org/Old%20Testament/14%202Chro/14CT10.htm
新增日期: 2008/04/08
狀態: 已經過審核


返回歷代志下第10章

本資料來源為網友自行上傳。若有版權爭議請聯絡 webmaster@taiwanbible.com 我們會盡快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