款待的出處
基督教教義
由創世紀12章-17章有沒有款待的神學意念呢?
發問者: TAMCHIMING
發問日期: 2007/08/19

楓 的回答:
平安:
不太清楚您所謂的"款待"的神學意念所指為何?
款待外人,在舊約時代,特別是以色列人
是一種很習慣的民俗風氣
從亞伯蘭接待三個使者的"過程"中可以略窺一二
--創世記十八章
甚至羅得處在所多瑪那樣敗壞之地
對於外人,仍是熱情的招待
--創世記十九章1-3節
不過,在您提的創世記十二至十七章
我個人比較看不到類似含義的經文
所以,不太清楚您的問題
另外,在維基百科中,查到"款待與宗教"
下面的解釋供您參考
款待外人是聖經的重要教導,在字義上「款待」(Hospitality)的要求次數多過「傳福音」(Evangelism)。對一般信徒來說,「款待」的美德是人人實踐(羅十二:13;來十三:2;彼前四:9),而教會領袖的資格,要求「樂意款待外人」甚至先於教導真理(提前三:2;多一:8)。
「款待」在宗教角度裡最基本的意義是表達對陌生人的愛(love of strangers),信徒樂意開放家庭接待外人進來,尊重對方與自己的差異,為對方提供住宿、飲食與保護等。更有學者指出「款待外人」的行動,源自我們經歷神無限的愛 (羅五:8),從而可自發而非勉強地服侍他人。神學工作者 Christine Pohl在其著作Making Room: Recovering Hospitality as a Christian Tradition指出「款待」是教會歷史與傳統中,信徒恆常實踐,首五個世紀教會在「款待」的職事滿有美好的見證,「款待外人」間接成為基督教的行為。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AC%BE%E5%BE%85
願上帝祝福您!
網友評論
發表評論或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