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十二年國教上路 兒盟:評比資訊應透明
記者梁敬彥
2013年05月02日
曉蘭(化名)是生長在偏鄉隔代教養家庭的八年級(國二)學生,曉蘭的父母教育水準不高,平常忙於工作,沒辦法幫助女兒溫習功課,面對明年即將上路的十二年國教,採計會考、多元服務以及學習的複雜計分方式,曉蘭擔心自己會成為那「輸在起跑點」的白老鼠,對未來更十分茫然。
兒盟:弱勢學童易成犧牲
根據兒童福利聯盟4月29日最新公佈的「十二年國教下弱勢學童困境報告」顯示,35%的弱勢7、8年級弱勢學童及近五成的家長不瞭解「十二年國教」的相關入學規定,對於在會考當中要加考的「英聽」,只有20.8%的孩子家?有相關的學習資源,更有22%的孩子,因為家境的緣故,從未上過補習班及學習才藝,在先天家庭支持不足,又缺乏後天教育資源的雙重弱勢情況下,可能成為政府推動十二年國教下的「犧牲品」。
兒童福利聯盟資源發展處副主任陳雅惠表示,明年上路的「十二年國教」採計的超額比序、特色招生以及適性發展等指標,教育當局目前仍是「說不清楚、講不明白」,不只弱勢家庭的孩子及家長「霧煞煞」,連高社經地位的家長也反映「搞不清楚」,但他們有能力將孩子送到補習班去「加強理解」,但接收資訊相對弱勢,完全倚賴學校師長的弱勢家庭的孩子與家長,就很容易面臨「求訴無門」的窘境。
家長:校方應提清楚資訊
來自高雄偏鄉的「高媽媽」(化名)家中的五個小孩就都將面臨「十二年國教」的升學關卡,高媽媽說,她的大女兒放學後必須擔負起照顧弟妹的責任,家中也沒有餘錢送女兒去補習,高媽媽雖然很希望女兒將來能讀到大學畢業,但「形勢比人強」,她也沒有把握能支持讓女兒繼續「讀冊」(台語)下去。
前得勝者教育協會理事長、台北護理健康大學副教授吳庶深是「第一屆十二年國教學生」的家長。他坦言,雖然自己是大學教授、又是教育部的諮詢委員,但從官方以及女兒的學校得到的資訊相當有限,但女兒去上的補習班卻能夠提供許多具體的十二年國教的「應試」及「拿分」的策略,這讓他深感訝異。
吳教授說,十二年國教推動多元學習及全人教育的立意良善,他希望弱勢家庭的孩子,也能像他的女兒一樣有足夠的資訊可以有上理想學校的機會,所以他盼望,每一所國中,都能夠把清楚且完整的十二年國教相關評比辦法告訴每個學生及家長,讓每個孩子不因所在的地域及社經地位,被剝奪平等的「受教權」。
牧者:教會可預作宣導
多次在教會內舉辦十二年國教相關座談會,幫助學生家長更了解「十二年國教」的美麗人生全人關懷協會理事長徐坤靖牧師表示,「十二年國教」勢在必行,教會內有相關資源,能提供教會弟兄姊妹及社區民眾更了解未來可能的政策方向及辦法,可以幫助孩子及學生提前做好準備,這是教會「愛鄰舍」的行動,當更多教會可以一起來做的時候,就能成為祝福的出口。
兒盟:弱勢學童易成犧牲
根據兒童福利聯盟4月29日最新公佈的「十二年國教下弱勢學童困境報告」顯示,35%的弱勢7、8年級弱勢學童及近五成的家長不瞭解「十二年國教」的相關入學規定,對於在會考當中要加考的「英聽」,只有20.8%的孩子家?有相關的學習資源,更有22%的孩子,因為家境的緣故,從未上過補習班及學習才藝,在先天家庭支持不足,又缺乏後天教育資源的雙重弱勢情況下,可能成為政府推動十二年國教下的「犧牲品」。
兒童福利聯盟資源發展處副主任陳雅惠表示,明年上路的「十二年國教」採計的超額比序、特色招生以及適性發展等指標,教育當局目前仍是「說不清楚、講不明白」,不只弱勢家庭的孩子及家長「霧煞煞」,連高社經地位的家長也反映「搞不清楚」,但他們有能力將孩子送到補習班去「加強理解」,但接收資訊相對弱勢,完全倚賴學校師長的弱勢家庭的孩子與家長,就很容易面臨「求訴無門」的窘境。
家長:校方應提清楚資訊
來自高雄偏鄉的「高媽媽」(化名)家中的五個小孩就都將面臨「十二年國教」的升學關卡,高媽媽說,她的大女兒放學後必須擔負起照顧弟妹的責任,家中也沒有餘錢送女兒去補習,高媽媽雖然很希望女兒將來能讀到大學畢業,但「形勢比人強」,她也沒有把握能支持讓女兒繼續「讀冊」(台語)下去。
前得勝者教育協會理事長、台北護理健康大學副教授吳庶深是「第一屆十二年國教學生」的家長。他坦言,雖然自己是大學教授、又是教育部的諮詢委員,但從官方以及女兒的學校得到的資訊相當有限,但女兒去上的補習班卻能夠提供許多具體的十二年國教的「應試」及「拿分」的策略,這讓他深感訝異。
吳教授說,十二年國教推動多元學習及全人教育的立意良善,他希望弱勢家庭的孩子,也能像他的女兒一樣有足夠的資訊可以有上理想學校的機會,所以他盼望,每一所國中,都能夠把清楚且完整的十二年國教相關評比辦法告訴每個學生及家長,讓每個孩子不因所在的地域及社經地位,被剝奪平等的「受教權」。
牧者:教會可預作宣導
多次在教會內舉辦十二年國教相關座談會,幫助學生家長更了解「十二年國教」的美麗人生全人關懷協會理事長徐坤靖牧師表示,「十二年國教」勢在必行,教會內有相關資源,能提供教會弟兄姊妹及社區民眾更了解未來可能的政策方向及辦法,可以幫助孩子及學生提前做好準備,這是教會「愛鄰舍」的行動,當更多教會可以一起來做的時候,就能成為祝福的出口。
| 網友回應 | |
|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 |
新聞導覽
- 上一則:循理會宣教來台一甲子 傳承復興聖潔
- 下一則:新竹義走 表揚金婚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