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wanBible.com

台灣聖經網

新聞封面圖

信徒群體探討佔領中環

戴耀廷:我信港人可超越「中環價值」

2013年04月29日

來源: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部份內容】 推薦: 推薦 31 分享: 分享至 LINE



四月十九日晚上在九龍佑寧堂舉辦的「公民抗命的信仰及教會反思」公開交流會吸引約三百五十人出席,會場座無虛席,有不少人要到講台上面及旁邊位置就座,更有數十人無法進入會場中,只能在門外站立。

  是次交流會為第一次在教會場景中舉辦的公民抗命公開研討會,會上有與會者分別表達贊成與反對意見,現場氣氛理性溫和,並無發生像過往坊間舉辦公民抗命研討會般的示威衝擊行為。

  今期《時代論壇》頭版專題採訪了這個講座,以下為部分內容:

發起「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下稱「佔中」)的香港大學法律系副教授戴耀廷在會上以美國黑人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牧師一九六三年在伯明翰監獄中寫的信(Letter from Birmingham City Jail),分享他對這次公民抗命議題的思考。當提及當年馬丁路德金在爭取黑人民權,原本對推動社會改革有力的白人教會沒走出來幫忙時,戴耀廷更一度感觸落淚,並指這也是今日對教會的提醒。他亦指這行動使市民無論是信徒與否,也要面對自己的良心。

  會上同為講員的香港浸會大學宗教及哲學系助理教授郭偉聯則與會眾分享公民抗命所引發的神學思考,並鼓勵信徒無論贊成「佔中」與否,也應為發動行動的領袖禱告。

  戴耀廷在會中直言,他提出公民抗命是受到馬丁路德金影響。他指最近重讀馬丁路德金當年在伯明翰監獄寫的信時,深深感受到這信中對公民抗命的闡述仍適合用於今天香港的討論中。戴耀廷指信中提及公民抗命有幾個要素,包括:須進行不合法行為;參與者要為其不合法行為承擔罪責;進行公民抗命的人未必一定是受到不公平對待的人;涉及的違法行為未必是要違反那要改善的不公平法律;行動目的是為公義作出訴求,以感召他人認同及參與。戴耀廷亦指出發動公民抗命是有條件的……

  郭偉聯則從教會歷史和神學層面討論公民抗命的議題。他指公民抗命的本質是當一個道德價值與法律價值衝突時,選擇衝破法律價值,在聖經上,耶穌是常把法律價值相對化的,例如祂容許門徒在安息日中掐麥穗。耶穌所跟從的最高公義是上帝的公義,而加爾文指出上帝的公義就是愛上帝和愛人如己。當這種公義陷入危機時,我們便可因這更高的公義而考慮抗命……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
← 回到新聞總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