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能的前世與今生
田中利幸:核能是反人類行為
2013年03月26日
日本三一一地震引發核災難,引起核能是否安全的討論。日本社會學家田中利幸教授來港主講「核能的前世與今生──談『核能和平使用』在日本的推動」講座,為參與者分析日本作為原爆受害國,卻仍支持核能的原因。他直言核能是反人類行為,其輻射的傷害等同核武,故必須停止使用。
「和平核能」的神話
田中利幸(左圖)簡介日本核能的發展,指出在冷戰時期,美國把核能應用在軍事上不久,俄羅斯也開始擁有核能。於是,美國便憂慮起來,因而想出宣傳「和平使用核能」,宣稱核能既乾淨又便宜,當石油始終要耗盡,核能便是人類的未來之說,還向其盟國提供核能技術,而日本正是此時獲得了核能。
可是,在宣佈和平使用核能不久,美國便因一次氫彈試爆而波及了日本一些漁民,讓他們受到輻射影響,因而激起日本一次反核浪潮,有三千六百萬人簽名反核。於是美國和日本政府就開始思考如何令日本國民接受「核能是安全的」,接著便由美國核能委員會的專家發表不同演說,指美國將以核能為禮物致送日本,既為消除兩國之間的戰爭傷痕,又讓日本國民明白核能的安全。但田中利幸稱當時核能委員會並非真心道歉,而只是宣傳手段:「如果原子彈的受害者也支持核能,那將是最好的宣傳。」雖當時日本的有識之士反對核能,甚至有先見之明地質疑核廢料的處置,可惜在美國的宣傳攻勢,加上日本部份傳媒協助,結果還是成功令日本人相信及支持「和平核能」的神話。
核輻射如同核武
田中利幸在講座中展示歷史照片,指出當年美國不僅向日本宣傳「和平核能」,更到世界各地設核能展覽,不斷展示把核能應用在交通燃料及農業上的成品。他提到展覽中曾展出一部儀器,聲稱可治療白血病等受到輻射的後遺症,是為了讓作為原爆受害者的日本國民對核能消除戒心。此外,美國還利用許多不準確的科學研究,淡化輻射對人類的傷害,例如只研究直接受輻射照射的情況,而忽略對吸入性輻射(如輻射塵、黑雨)的研究。
在這許多「和平核能」的宣傳攻勢下,甚至在一反核武的世界大會中,亦提倡支持和平使用核能,足見「核能也可以安全和平」的概念已深入民心,且不僅一般平民,二戰後有一群頂尖科學家(包括愛因斯坦)亦支持「和平核能」。
田中利幸認為某些國家、政府仍支持核能,只因對核能的研究已投放了大量資源,而且已答應不少發展中國家為她們供應核能,因著利益關係而不能放棄,但他認為:「核能是反人類行為,其輻射的傷害根本與核武無大差別,只在於是慢性死亡還是即時死亡,故必須停止。」另外,田中利幸回應參加者提問時說,他明白石油耗盡是現實問題,但相對於耗石油量一點不少的核能(要運送核廢料,並大量機械運作),倒不如把資源投放於其他可再生能源。
是次講座為「三月『有核能,沒有和平』不忘福島核災活動」其中一次講座,由新又新文教社、香港基督教協進會社會公義與民生關注委員會、全球化監察、小瀝源圓洲角環境關注組、核能輻射研究會主辦,反核之眾協辦,於三月廿三日在香港理工大學舉行,約四十人參加。
「和平核能」的神話
田中利幸(左圖)簡介日本核能的發展,指出在冷戰時期,美國把核能應用在軍事上不久,俄羅斯也開始擁有核能。於是,美國便憂慮起來,因而想出宣傳「和平使用核能」,宣稱核能既乾淨又便宜,當石油始終要耗盡,核能便是人類的未來之說,還向其盟國提供核能技術,而日本正是此時獲得了核能。
可是,在宣佈和平使用核能不久,美國便因一次氫彈試爆而波及了日本一些漁民,讓他們受到輻射影響,因而激起日本一次反核浪潮,有三千六百萬人簽名反核。於是美國和日本政府就開始思考如何令日本國民接受「核能是安全的」,接著便由美國核能委員會的專家發表不同演說,指美國將以核能為禮物致送日本,既為消除兩國之間的戰爭傷痕,又讓日本國民明白核能的安全。但田中利幸稱當時核能委員會並非真心道歉,而只是宣傳手段:「如果原子彈的受害者也支持核能,那將是最好的宣傳。」雖當時日本的有識之士反對核能,甚至有先見之明地質疑核廢料的處置,可惜在美國的宣傳攻勢,加上日本部份傳媒協助,結果還是成功令日本人相信及支持「和平核能」的神話。
核輻射如同核武
田中利幸在講座中展示歷史照片,指出當年美國不僅向日本宣傳「和平核能」,更到世界各地設核能展覽,不斷展示把核能應用在交通燃料及農業上的成品。他提到展覽中曾展出一部儀器,聲稱可治療白血病等受到輻射的後遺症,是為了讓作為原爆受害者的日本國民對核能消除戒心。此外,美國還利用許多不準確的科學研究,淡化輻射對人類的傷害,例如只研究直接受輻射照射的情況,而忽略對吸入性輻射(如輻射塵、黑雨)的研究。
在這許多「和平核能」的宣傳攻勢下,甚至在一反核武的世界大會中,亦提倡支持和平使用核能,足見「核能也可以安全和平」的概念已深入民心,且不僅一般平民,二戰後有一群頂尖科學家(包括愛因斯坦)亦支持「和平核能」。
田中利幸認為某些國家、政府仍支持核能,只因對核能的研究已投放了大量資源,而且已答應不少發展中國家為她們供應核能,因著利益關係而不能放棄,但他認為:「核能是反人類行為,其輻射的傷害根本與核武無大差別,只在於是慢性死亡還是即時死亡,故必須停止。」另外,田中利幸回應參加者提問時說,他明白石油耗盡是現實問題,但相對於耗石油量一點不少的核能(要運送核廢料,並大量機械運作),倒不如把資源投放於其他可再生能源。
是次講座為「三月『有核能,沒有和平』不忘福島核災活動」其中一次講座,由新又新文教社、香港基督教協進會社會公義與民生關注委員會、全球化監察、小瀝源圓洲角環境關注組、核能輻射研究會主辦,反核之眾協辦,於三月廿三日在香港理工大學舉行,約四十人參加。
| 網友回應 | |
|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 | |
巴斯托夫•瓊斯 |
所有的科技都有正面及反面的影響。 要不要採用,只是一種價值觀上的判斷而已。 本人反對本文的內容。 發言日期:2013/03/26 |
新聞導覽
- 上一則:面對全能神異端 跨宗派合一召聚
- 下一則:韋比正式出任坎特伯雷大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