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wanBible.com

台灣聖經網

新聞封面圖

Breakazine!的基督信仰思想

梁柏堅:褔音非掛在口邊

2013年03月19日

來源: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推薦: 推薦 31 分享: 分享至 LINE
已出版廿四期的突破雙月誌Breakazine!,是以探討社會時事現象為主題的青少年讀物,特色是每期都有大量青少年受訪、參與其中,其總編輯梁柏堅於「Breakazine!的基督信仰思想」交流會上,分享了Breakazine!從開始至今,在批評聲中慢慢探討書刊定位的過程,並建立起今天對傳福音的理念。他引用聖經指基督徒就是要發出「鹽的味」,而這味道只能「微妙地體會」到,而非不斷把「耶穌」掛在口邊就算是「傳了福音」,他又說:「一本刊物當中有沒有福音,不是憑它有沒有『講』耶穌決定,而是其內容有沒有讓人體會到有福音在當中。」

隊工在血漿中建立

在場有參與者表示想知道突破的隊工如何建立,梁柏堅(左圖)回應:「隊工是在血漿中建立的。」意即在多方的批評中建立,他在會上分享了一段網上的批評,內容是指突破機構當年成立之原意是傳福音,如今所出版的刊物卻「不講耶穌、不講上帝」,因此令人深感失望之類。梁柏堅指歷來這些批評不斷,而他只以事工理念作回應:「天地並沒有寫出福音單張,卻在述說上帝的榮美。」他反倒覺得今天基督徒多傳「廉價福音」、「自求安樂的福音」,而非「聖經那為貧苦受屈者申冤的上帝」。但Breakazine!正正是因著基督精神而作出反思和嘗試,「我們常以為傳福音就是要『講』,但耶穌是怎樣傳福音的?祂不是把福音掛在口邊,而是用生命讓人看見上帝。」

事工異象「Break.See.Change」

「道成肉身,就是因為道進入了肉身的處境解救人,讓人經歷綑綁得釋放,這就是福音。」但梁柏堅認為今天許多基督徒把「道」和「肉身」分開,「週六日回教會就是『道』,一至五就是『肉身』」,失去了進入人群的意義。

他分享Breakazine!的理念就是要「Break the myth」,讓人「See the people in context」,繼而因所見的催迫自己有所行動就是「Change」。具體而言,就是打破社會上讓人迷信的論述,例如「四肢健全的為何不肯工作寧願露宿街頭?」,他們隊工就會親自接觸真正的露宿者,在他們的故事中發現他們當今的處境是由許多不公義的社會因素所造成,「親眼看到這些露宿者,就能打破『四肢健全』的論述,書刊就是希望呈現這些論述背後活生生的人」。然而他認為讀者就停在「看見」還不夠,而要因「看見」而產生憐憫,再願意為這些人爭取公義。「與人的痛苦相連,產生憐憫而要還他們公道,再在這期間透過寫下文字來沉澱自己──這就是Breakazine!。」

是次交流會由突破機構於三月十五日在突破中心主辦,吸引約四十人出席,當中包括年輕一代的文字工作者。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
← 回到新聞總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