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wanBible.com

台灣聖經網

新聞封面圖

從有瓦遮頭到有房出租──再思住在香港

黎嘉晉 麥世賢 練柏朗

2013年03月11日

來源: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部份內容】 推薦: 推薦 31 分享: 分享至 LINE
面對本港房屋問題,特首梁振英重點增加短中長期房屋供應,但建屋不是一年半載的事,在政策落實之前,本港高樓價高租金的實況,令大部份市民苦不堪言。究竟本港基層市民面對的房屋問題有多嚴重?教會機構及信徒可以怎樣在其中出一分力?置業與否,與信仰可有關係?聖經如何看置業?

  今期《時代論壇》頭版專題會採訪了一些教會機構、神學工作者以及信徒,跟大家討論此議題,以下為部分內容:

位於元朗屏山的朗邊中轉房屋,於一九九八年入伙,給受清拆影響人士、災民而未符合入住公屋資格的人士暫住,再輪候入住公屋,現時約有五百多戶入住。工業福音團契於○九年獲房委會支持租用朗邊中轉屋一號舖,服務中轉屋居民,包括探訪、舉辦嘉年華會、送贈物資及食物、開辦功課輔導及親子教育班等。

  工福元朗惠群天地中心主任陳豪柱表示,雖然中轉屋的原意只是讓居民暫住,等候上樓,但住戶平均居住年期約四至五年,有的更長達十年,原因包括住戶未取得香港永久居民身份或未獲派合適公屋等,反映輪候公屋時間太長、公屋供應不足的情況。陳豪柱指,由於中轉屋只為暫住,房屋質量差,環境非常狹小而且惡劣。惠群天地社工黃俊彥表示,由於朗邊中轉屋沒有嚴重的事故發生,外間對它的關注很少,傳媒也少報道,政府也不肯檢討中轉屋的政策。……

買不買樓 信仰可有關係?

  今天面對高企的樓價,置業確實不容易。有信徒家庭基於工作召命及生活價值的考量,選擇租樓而不置業。在非牟利組織工作的三十來歲青年許偉俊(Peter),與妻兒一家三口租住在將軍澳的村屋。本身對置業渴望不大的他,曾在中學畢業年的一次作文功課裡,為自己寫下五年計劃時,已決定未來不會買樓,覺得「為了層樓而被困二十年」,並不值得。

  許多人會想,與其繳交昂貴租金,倒不如供樓,一來有穩定住處,二來也可增加個人資產。Peter當然理解這方面的好處,但他同時考慮自己所要犧牲一些東西,包括生活的選擇與自由,以至工作的召命。……

投資也要顧及社會利益

  沒有能力或因各種考量而不置業的人士,即使租住私樓,許多時要承擔高昂的租金。不過,並非所有擁有物業的業主均要賺到盡,早前就有信徒成立一家創效企業「要有光」(www.lightbe.hk),以「光房計劃」為名,把業主的物業單位,以合租形式租給有迫切住屋困難的單親家庭,其租金低於市價,並按個別受助家庭的負擔能力來釐定。……

  曾任律師的基督徒Annie是光房計劃第一位合作的業主,其物業於去年九月透過「要有光」租出。她表示十分認同創效企業的精神──不只看重資金回報,亦會顧及社會回報等層面。……

馮煒文強調,按以賽亞議程,關於居住問題,人在地上不必然享有所有權(ownership):「置業並非聖經的mandate(指令),有(安全的)瓦遮頭才是。」以賽亞議程只是說建造房屋的,可以住在其中:「它向我們表達兩樣事情:一、你要勞動工作;二、你有瓦遮頭,這可以是租住的,也可是屬於自己的。」……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

semisiu

求主幫助那些需要面對住屋困難的人士啊!

發言日期:2013/03/11
← 回到新聞總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