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尾生態的神學教室
2012年11月12日
自政府於上月底突然公佈落實在龍尾興建人工泳灘計劃後,隨即引來多個環保組織以至市民的反對,認為計劃無視生長於龍尾灘內逾二百種海洋生物的生態保育。
為挽救這些珍貴的生物,不少組織及市民紛紛以行動作出不同的回應,有籌辦導賞團讓更多市民了解龍尾的保留價值;有在街頭設置「反對大埔龍尾興建人工沙灘」街站以收集簽名,也有逾千市民在上主日到政府總部進行「守護龍尾大集會」,要求政府擱置計劃。
凡物都是由神創造,基督信仰又是怎樣看待生物的呢?人與大自然的關係,又是怎麼樣的呢?今期《時代論壇》頭版專題,訪問了關注龍尾事件的神學生、牧者與學者討論此事,以下為部份內容:
岑家亮是神學院道學碩士三年級學生,七月時當他在突破機構出版的Breakazine!做實習義工編輯時,因要籌劃一個關於填海的專輯,便到龍尾作實地了解。「真的猜不到!去過大尾篤這麼多次,原來就在旁邊,也沒想過香港會有這麼多的海洋生物,且是數量極多,整個泥灘都佈滿了海星,隨手也可拾到海膽。」
這樣一個震撼的景象,令岑家亮感到驚訝之餘,他更驚訝為何政府要在這裡建造人工石灘,影響了這些珍貴生物的生態。「為何人類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隨便犧牲一個人類從來沒擁有過的海洋?因為海洋不是屬於人,而是屬於神。」他回憶當天在龍尾灘,獨個兒望著那大海時,正有著這樣的感受,也不禁令他想到人與大自然的關係,「由何時開始,人自以為是萬物之靈,可以掌握對萬物的生殺大權?甚是過份!」
他又指當與突破的同工們探討填海這問題時,發現填海這詞的英文,像帶出了一些特別的意思, 「為何填海造地(reclamation)會是『Re-Claim』,彷彿我們原先就是海洋的擁有者,現在我們要『奪回』海洋將之成地,難道海洋生物不才是應該擁有海洋的『原居民』嗎?」他說他思想了這個字詞及其解釋好一段時間,不明白為何人類會有這樣的思維,「因為事實是人類正搶奪了海洋生物的地方。」他認為如果萬物都是被造,人的身份只不過是所有被造之物之一,雖被給予管理的職份,但身份其實與其他萬物一樣,「我們應有的態度,應是尊重其他的被造之物,並思考如何與之和平共存。」……
洪國謙
關注龍尾事件的,還有堂會牧者。永興浸信會的洪國謙牧師近一兩個月才開始留意龍尾灘被發展的問題,他隨即在facebook發表意見及呼籲守護龍尾,亦有帶同師母及子女到龍尾觀察及遊玩,讓子女親近大自然,「我在facebook知道事件、了解清楚後,發覺政府近來很多土地和環境的議題都有爭議。我認為土地可以屬於某人或政府,但環境生態不是屬他們,不可以讓他們隨意毀壞。生物和生態是人類共同所擁有,沒有人有權去剝奪。」……
網友回應 | |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