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青年談愛與親密?
2012年11月02日
當年輕人的性觀念愈趨開放,未成年性行為愈來愈常見,家長應如何教導子女?突破機構於十月廿六日,在突破中心舉辦「愛的教育──如何教導青少年面對愛與親密?」講座,就邀請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講師、《媽媽不想錯下去》作者列小慧博士,藉著十多位未婚媽媽的故事,講解如何與青少年面對愛與親密,予以善導和理解。講座約五十人出席。
成人世界的扭曲價值觀
列小慧先與在場人士分享,由香港家庭計劃指導會所撰寫的「二○一一年青少年與性研究報告(中學生)」撮要,從「觀看色情物品」、「合法性交年齡」、「約會行為」和「性交經驗」等項目呈現現今中學生對性的態度逐漸開放,其中最教全場人士譁然的包括有中學生認為合法性交年齡應在十一歲或以下,及有中學生會與相識少於一星期的對象發生性關係。部份在場人士認為現今的青少年「開放、濫交、太衝動」等,但列小慧引導大家反思青少年身處的世界:「當我們說青少年太開放、容易跟人發生關係是濫交,但我們成年人的世界卻視婚外情為『課外活動』、奉子成婚為『雙喜臨門』,能有多位夫人是富豪才辦得到的,是身份象徵。」列小慧指青少年就是活在這種傳媒的主流論述,與家庭對自己的管教的矛盾之間,若父母未透徹了解便把青少年標籤,那溝通就會中斷。
列小慧提出「愛的教育,必須從愛開始」,她邀請家長反思自己有沒有做過甚麼阻隔孩子感受自己的愛,她舉例指出傳統父母常表達的三種價值觀:「成績比一切都重要」、「錢比一切都重要」、「面子比一切都大」。她指父母常因太著緊子女的成績,每天都詢問著功課進度,以嚴厲方式管教溫習,又或是常常向子女灌輸「一定要讀好書,將來賺許多錢才有用」的價值觀等,不但不能令子女感受到那份著緊背後的愛,反更令子女覺得成績和錢比自己更重要。在子女犯錯時(例如未婚懷孕),父母若害怕丟臉多於關心子女,那更是沉重的傷害。
除此,若對子女說「最緊要別不小心懷孕了」,或在意外懷孕後二話不說要求子女墮胎,也都是在不知不覺間灌輸子女「只重視後果」的觀念,而忽略了在愛與親密關係中其他的考慮。
是誰影響青少年的價值觀?
列小慧認為若要教導青少年面對愛與親熱,那成年人要反省「是誰影響青少年的價值觀?我們自己是其中一個影響源頭嗎?」也同時要教青少年反思「性行為真的是如食飯睇戲般的普通拍拖活動嗎?性行為等於愛嗎?」,無論是成年人抑或青少年都要謹慎,「眾人以為美的事,要細心去想」。但同時列小慧認為當今青少年的性風氣,不應完全歸咎於青少年本身,因為「人不是問題所在,人是被問題所影響」,她盼望父母發現這些看似開放衝動的青少年,其實也有他們自己的底線,他們向外求愛,只因種種原因阻隔了他們在家裡感受到愛,她指有與人發生過性關係的少女跟她分享「並非個個都可以」,她們也有自己的原則,有時只因她們以為遇到了可一生一世的對象。
而父母可以幫助子女重新感受愛,往往就是「不離不棄」的愛的表達。列小慧以過往曾訪問的多位未婚媽媽為例,指她們部份因在家感受不到愛,而往外尋求被愛的感覺,最後受盡情傷還意外懷孕,迫不得已回到她認為沒愛的家後,等著她的卻是父母的接納,重新接納她們,也接納她們的孩子,還幫她們帶小孩,這時她們才真正感到父母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