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wanBible.com

台灣聖經網

研討會論簡樸及扶貧

周永新:教會扶貧令人失望

2012年10月25日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推薦本篇新聞 : 31


由建道神學院教牧及專業進修學院及播道會港福堂主辦、城市睦福團契及教會關懷貧窮網絡協辦的「教會動員:節約簡樸,慷慨扶貧」研討會已於十月二十日下午於播道會港福堂舉辦。是次聚會邀得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講座教授周永新、施達基金會總幹事陳念聰及播道會港福堂主任牧師吳宗文作專題演講,約八十人出席該聚會。

對教會扶貧工作失望
周永新首先主講「本港貧窮問題及對教會扶貧策略的獻計」,介紹本港貧窮問題現況及坦言對教會扶貧工作感失望,又鼓勵教會以誠實為本幫助弱勢社群。他分享小時候家中貧苦的情況,「要幫助貧窮人,首先要親身到他們當中了解他們。」他指出,現時香港窮人數目為一百一十五萬人,領取綜緩人士約有四十五萬人,香港在最近三次人口普查後計算堅尼系數均大於零點五,且有上升趨勢,顯示市民收入愈來愈不平均,社會應多發展入息較平均的行業。周永新指,聖經中出現過很多次「公平」和「公義」這兩個字詞,但公平不一定是公義,「例如把一筆金錢平均地分給社會上的人,沒錯是很公平卻不是公義,因有錢人可能根本沒需要這筆錢。」他指詩八十五總結了整個舊約聖經對公平、公義的看法,但更加上了慈愛和誠實的概念,擁有一顆慈愛的心來行公義才是最重要。談及多年扶貧經驗,周永新坦言對教會失望,「教會學校往往變成有錢人才能讀的學校、教會醫院在市民角度來看也是只懂賺錢的醫院。」他期望教會能以誠實為本,從市民的福祉出發而行事,亦應為弱者發聲。他又引用林後八14指,扶貧不應被視作慷慨的行為,卻是每位有能力的人都該做的事。

先思考後消費
其後,陳念聰主講「基督徒如何透過另類消費模式實踐扶貧的使命」。他介紹現代消費文化的特點及面對這文化的方法。他指出,今天的消費模式已變成分眾消費,看重個人慾望,慣用物質代表一個人的身份。這文化造成跨國企業壟斷、環境遭破壞、工人被剝削,加劇發展中國家的貧窮。他鼓勵大家思考後才消費,做個良心消費者,亦應提高對社會議題的認識和參與消費者運動,考慮另類消費,「例如少換一部兩千四百元的手機,已能幫助貧窮國家中二百四十個瘧疾病人支付整個療程費用」。他又引用申十四28-29,鼓勵信徒按聖經教導,每月把收入的百份之三捐獻給貧窮人士。

教會應身體力行地支持扶貧
吳宗文牧師則主講「透過聖經看扶貧實踐行動,激勵信徒積極參與踐行」。他以聖經角度指教會應多支持扶貧工作。他表示當讀到利二十五時,留意到「漸漸」這字詞出現多次,他的感受很深,某些人因社會制度不公而漸漸富起來,有的則漸漸貧窮起來。吳宗文表示,從聖經中能看見神是一位憐憫窮人、站在弱勢一方的神。我們亦應學習先知般,基於聖經的原則來批判不公義的事。此外,吳宗文又以路得拾穗與現代人賺錢心態作出比較,「路得會把餘下的穗留給窮人,但現代人賺錢都總要賺到盡,這是今天值得我們反思的。」他又引用太二十1-16指出工作的目的應是讓每個人都能生活。他認為在社會當中,政府應制訂法案來保護窮人;社會上不同團體應取諸社會、用諸社會,善用資源幫助貧窮人;教會堂會亦可撥百份之十作扶貧工作,又可參與扶貧行動,還應教導簡樸生活的價值觀,令會眾有意識上的轉變,改變消費習慣。

研討會過後,尚有五個工作坊同時進行,分別由周永新主講「如何參與和監察政府對扶貧的策略」、陳念聰主講「實踐另類消費模式─—如何建立一個恆久對己對人有貢獻的生活模式」、播道會港福堂的林誠信牧師和李允平主講「地方堂會建立扶貧的步驟──介紹港福堂如何推動及踐行扶貧工作」、城市睦福團契總幹事鄺玉婷主講「愛,可以讓社區更富有!──對此『摯友金句』理解和實踐」及教會關懷貧窮網絡總幹事馬秀娟主講「社會關懷,你我都有責!──關愛要行動,同踏第一步」。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

陳雪梅

作在弟兄中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主身上.

發言日期:2012/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