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大衛切膚之愛 公共藝術在彰化
2012年10月15日
台灣中部早期流傳著「南門媽祖宮,西門蘭醫生」的俚語。彰化縣政府為了要提升縣內公共空間的藝術氛圍,自九十四年開始成立公共藝術基金,積極地設置公共藝術,日前已啟用六件公共藝術品。
這次啟用的公共藝術品名稱是「切膚之愛」,為紀念醫療傳教士-蘭大衛醫生透過醫療為台灣奉獻一生。蘭醫師行醫過程中,蘭醫師娘主動要求將自己身上的皮膚切下來拯救病童生命的之「切膚之愛」,更是傳為美談,也是台灣醫療史中重要記載,因此彰化縣政府特別從公共藝術基金撥了三百萬元辦理這件公共藝術,由國際知名藝術家林舜龍老師(達達創意有限公司)獲得承製權。十月十一日已於彰化成功公園啟用。
林舜龍老師以破光手法詮釋蘭大衛夫婦奉獻精神,藉由日照穿越石縫所產生的光束,象徵著重生的希望。左側雕刻著圓角突起的十字架,右側則雕刻著《馬太福音》第五章3-12節經文,作品側邊上雕刻著如皮膚般的肌理質感,象徵著蘭醫師娘「切膚之愛」的義行。皮膚的表面紋理如蔓生的枝枒,如同約翰福音書第十五章所言「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常在我裡面的,我也常在他裡面,這人就多結果子。」
蘭大衛醫師不僅透過醫療祝福台灣,更影響及祝福台灣的教會,周燕祿長老為蘭醫師的義子及學徒,現今台灣有許多重要的牧師、傳道人都是周氏家族後代子孫。如台北靈糧堂前主任牧師周神助則為周燕祿先生之後代。
啟用典禮當天,「彰基院牧部-彰基吟詩班」獻唱詩歌,另外彰化多位醫師、物理治療師,也在現場進行義診,復健科醫師及物理治療師則教導民眾如何預防下背痛等健康諮詢服務。
![](http://v.taiwanbible.com/upload/news/resize595-20121015-1350265409027.jpg)
網友回應 | |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