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wanBible.com

台灣聖經網

放棄高薪回鄉 張哲源伴學生一對一陪讀

特約記者何毓芬屏東報導

2012年09月25日

基督教論壇報

推薦本篇新聞 : 31


教學生涯邁入第二十五年的屏東永達技術學院張哲源老師,早年因著一個呼召與感動,多年前自願放棄高薪,返鄉投入教職,成為深耕屏東校園的「福音教師」。每接觸一個學生,就是一個改變生命的機會。神透過他長期深耕在屏東的校園中,帶領無數的學生信主,經歷上帝的恩典。

神呼召成為福音教師
回想當年,即將從清華大學碩士班畢業的張哲源,因參加校園團契所舉辦的應屆畢業生退修會,會中聽見講員楊良楚老師的分享和呼籲,從那時候,神就把校園福音事工的負擔放在他心裡。張哲源開始禱告尋求神,求神帶領他未來的道路。
因為順服神的帶領,張哲源選擇與其他人不同的道路,放棄進入竹科高薪的大好機會,毅然決然回到自己的家鄉屏東擔任教職。張哲源說,「我清楚知道成為一個福音教師是上帝給我的職分。」回顧二十五年的教學生涯,一路上盡是神的恩典與帶領,心中充滿無限的感恩。他說:「神呼召我成為校園中的福音教師,未來仍然會繼續,直到完成神的託付。」
在大學時代,張哲源因參加校園團契才聽見福音認識主,大一時,他受到團契小組輔導黃惠民老師的影響,老師花時間一對一陪伴,開放家庭讓學生小組查經,並且帶著學生到處探訪傳福音,教導許多聖經的價值觀,讓他在團契生活中生命得著造就和改變。那個階段,對於現在他在校園的服事,有著極深遠的影響!

用生命陪伴學生
屏東永達技術學院的校園團契,從一開始的「青草地團契」,後來轉型成現在的「信望愛社團」。張哲源在學校擔任生物科技系的副教授,同時也擔任信望愛社團的輔導,自從進入校園任教,在團契中的服事,從未間斷。
他說,在信望愛社團陪伴學生的過程中,令他印象深刻的是有位從台南來唸書的學生,受邀進入信望愛社團。張哲源就從大一開始陪伴這位學生,固定時間在下課後一對一陪讀聖經,並教導真理,發掘學生的恩賜和特質。後來這位學生擔任信望愛社團的社長,在四年的團契生活,生命有很大的改變,畢業後,更投入教會全職事奉服事主。
「有人栽種,有人澆灌,唯有上帝能使他成長。」張哲源說,不管學生未來發展如何,使人生命成長的是神,我們能做的就是從旁澆灌撒種,為主預備福音的好土。當學生需要我們的時候,我們可以伸出手來幫助他們。
他表示,平常與學生建立關係很重要,在關係中保持聯繫,其中老師的親和力能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從中分享正確的價值觀,給予適當的建議。
張哲源提到,教導學生不只是知識上的學習,也是透過「基督信仰」來教導學生學習生命的功課。在信望愛社團中,他會為學生安排多元的活動,除了靜態的講座和生命教育課程之外,也會透過到伯大尼之家或老人安養院進行外展的服事活動,讓學生「透過服務中付出的過程,體驗耶穌基督的愛」。

引導學生行在正路
身為學校老師,張哲源同時也是教會的長老,除了在校園傳福音和輔導學生之外,他也透過與屏東校園團契合作,在教會開辦聖經學苑,讓屏東各校園團契的學生,藉著聖經課程能在聖經的根基上更加穩固。
他說,每個校園中的信望愛社,就像是福音的觸角,校園團契透過舉辦服務性的營會聚集各地學生,在服務裡面彼此培養默契,讓他們在服務當中體會信仰的真諦。
「當初決定回鄉任教,因著一個呼召,一個呼籲,並認定這是神的帶領。」張哲源認為,校園就是每個教師的職場,神呼召我們在這職場上,要成為有影響力的人。他鼓勵每位老師不要忘記「那起初的感動和呼召」,不管我們在什麼樣情況下,都要實踐出來。尤其是校園中的基督徒老師,神讓我們在教職的位分上,必有神的心意,除了賺錢養家餬口之外,一定有福音的使命要我們擔當。每位老師就像一座燈台,照亮校園中每個角落,燈台就是要不斷發光,引導學生行在正路上。

上帝差派在校園的使者
「不管環境如何,不要忘記神給我們的使命,回到神起初的呼召。」張哲源說,我們不只是老師,更是上帝差派在校園的使者,當我們與學生或同事的互動中,就可以從我們身上看見耶穌基督的樣式。他呼籲每位基督徒老師起來為校園禱告,有傳福音的機會就盡量傳,因為神要復興這世代的年輕人,校園是相當大的福音禾場。未來需要有更多的基督徒老師,委身投入在校園的福音事工,為主得著更多年輕的靈魂。

老師的心聲
老師就像一座燈台,照亮校園中每個角落,引導學生行在正路上。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