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目睽睽下的財務管理
2012年09月10日
近來傳媒不時報道基督教機構財務出現問題,引致外界質疑。由於社會對機構的透明度不斷提高,起著監察的角色;而基督教機構則有責任作好管家,把財務清楚管理及整理,向公眾與捐獻者有所問責。本報於八月十六日採訪了香港教會更新運動舉行「眾目睽睽下的財務管理」交流會,邀得香港專業人才服務機構執行董事袁海柏、「明施慎選」(iDonate)創辦人溫澤君分享,以下為部份內容:
左起︰胡志偉、袁海柏、溫澤君
問︰台下發問 胡︰胡志偉 袁︰袁海柏 溫︰溫澤君
問:我們將成立一個基督教的慈善機構,有沒有分甚麼類型?
胡:可在網上下載慈善法,當中有詳細紀錄。
袁:成立方式有四種:有限公司、社團條例、信託、特別由立法會通過法例成立,無論以甚麼方式成立,也可根據自己的憲章去做慈善工作。
問:我們機構的經濟來源是奉獻、賣書及講座,機構內部還可有其他收入來源?
胡:我以教新作為例子,三至四成來自奉獻,其他收入包括訓練、堂會諮詢服務等等,舉例教會舉辦講座、訓練課程、camp、旅行等都可成為收入來源。
問:教會是非牟利及慈善機構,有沒有收費準則?例如法例規定不可超過一定數目?第二,也有人質疑教會機構收入多於支出,可否把盈餘拿去投資?投資時的態度及比例是如何?
袁:教會的其他服務視乎有否在政府部門註冊,例如開辦學校需向教育局註冊。但一些社會服務未必需向政府註冊,例如自負盈虧的老人服務中心。......
溫:愈頻繁去投資交易愈不健康,讓人質疑慈善機構是投資還是提供服務。另外也要看持有投資產品與現金的比例,......
問:iDonate有沒有用家評語?第二,事工發展太多,例如說無錢支薪,有結構性赤字,經常支出多於收入,我們該如何看這類機構?應否支持?是否管理有問題?
袁:我觀察到很多機構都有長期結構性赤字,呼籲捐款的問題,因為她們擔心,若有盈餘便怕沒有人奉獻,長期赤字則可獲更多人支持。......
胡:我以前是堂會牧師,也想多聘請兩個同工,但為何不請?因為要先考慮信徒奉獻未必能夠支持我聘請那麼多教牧同工。為何機構的心態就不同了?可以不停聘請同工,要教會或信徒持續奉獻支持發展?......
溫:我們發現大部份公眾捐款未必去了入不敷支的機構,公眾其實是按知名度、透明度及服務項目而捐款。......
問:母會是註冊有限公司,我們是母會轄下的一個堂會,堂會中有些傳福音事工,如補習班、足球班等,這些事工有少許盈餘,該如何處理這些利潤而不會掉入灰色地帶?
袁:第一,在紀錄上要清楚,在教會紀錄上同樣要清楚列出這些事工的收入支出。......
瀏覽全文可【按此】,訂閱則可【按此】。
(www.christiantimes.org.hk,時代論壇每日快拍,2012.09.08)
網友回應 | |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 | |
new002 |
財政透明是本份應多推廣。 發言日期:2012/09/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