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wanBible.com

台灣聖經網

「為離合止痛」講座

以信仰面對婚外情、離婚、家暴

2012年08月27日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推薦本篇新聞 : 31


基督教文藝出版社與中國神學研究院合辦的「為離合止痛:婚外情、離婚、家暴的輔導進路」講座,已於八月二十五日在中國神學研究院舉行,邀得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副教授關瑞文主持,並中國神學研究院輔導科副教授區祥江、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榮譽講師黃麗彰及愛培思全人發展中心創辦人趙麗雯為講員,講題分別為「當基督徒夫婦發生婚外情」、「離婚前後的處理」及「與家暴倖存者同行」,主要對象為教牧同工,吸引超過四百人出席。

區祥江:信仰是修復關係的要素

區祥江為牧者提供具體的方案,去處理或輔導基督徒夫婦發生婚外情的狀況。他首先提出從十個方面了解每個婚外情個案的處境,包括「婚外情的次數、時段、地方」、「第三者的性別」、「情感投入的程度」、「雙方與第三者的關係」等,「第三者是一夜情對象或有感情投入的持續關係,那已是很不同的處理。」到真正進入婚外情輔導,在不同的過程(由婚外情被揭發到饒恕與重建共五個階段)亦需不同技巧,而他認為教牧要有心理準備面對各種挑戰:「能接受婚外情者未必立即能結束該段關係嗎?第三者有孕怎辦?三個人都同是會友怎辦?」他亦提出,一段曾有婚外情的關係能否重建,影響因素有許多,包括「婚外情者對婚姻有多大不滿?覺得對第三者有多虧欠?被背叛者又會否承認自己也有份令婚姻出現問題?」等,但最後他認為最決定性的因素還是:「婚外情者對信仰有多認真?對信仰愈認真,關係修復的機會也愈大。」

黃麗彰:離婚者需要深度的理解

黃麗彰表明著書探討離婚輔導,並非贊成離婚,而是此現象既成社會現實,就必得面對。她強調在處理離婚個案時,應盡量避免太道德化,「離婚個案中並沒有單純的受害者,或單純的犯錯者。在某些個案中,是其中一方長期做許多過份的事,使另一方出現婚外情,再名正言順提出離婚。」她藉此指出輔導員其實只是在夫納求助的瞬間才介入整個故事,未看見全面,假如只單憑那一刻看見的行為而作出道德判斷,那可能反而造成傷害。「所以並非只看行為而直斥其非,而是保護尊嚴帶出深度的理解。」

她認為雖然彼此行為不一樣,但人性中總有共性,「例如我們跟一個病態賭徒做同樣的事,但我們也許跟他一樣,想生活得好一點、渴求建立個人尊嚴。」她說這尋找共性的過程,就是「深度的理解」。同時她提醒,在考慮離婚與否的過程,切忌以設想好處、壞處的模式去考慮,「真正要重視的是當事人的價值觀,和他以後想做一個怎樣的人,從婚姻對當事人的意義出發。」而以基督教信仰回應離婚,她認為要讓當事人為違反婚約認罪,同時要帶領當事人交代整個考慮離婚的心路歷程,不要留下不明不白的遺憾。

趙麗雯:牧者要懂適時放下

趙麗雯提醒教牧同工要避免「濫用或誤用經文和牧者角色」的盲點和限制。她指出牧者有權威形象,而其實未必受過專業處理家暴的訓練,但他們的說話就極具影響力,因此要格外小心。而牧者要介入家暴處理的話,首先要了解家暴,如施暴者種類、家暴形式等,接著從「性別角色」入手,「中國人社會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內等意識強烈,牧者宜透過上帝創造男女平等、兩者皆為美好的教導,對施虐者和受虐者的性別意識作出正面影響。」然後是「家庭制度」的傳統,「社會文化極重視家庭的完整性,有時甚至忽略個體」,然而從過往個案所得,為了維持家庭完整而維繫一個家暴家庭,結果往往更差。最後她強調:「牧者要謹記自己只是一條流通的管子,不要把求助者的事獨自背在身上,要懂得適時放下,並尋求社區支援,以及教導求助者建立朋輩關係和協助他們獲得同路人的支持。」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

陳雪梅

在不信主的人心中,多以自己意見為重,但信了主,就能以神的心意為重.

發言日期:2012/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