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wanBible.com

台灣聖經網

不「跑數」的服事才有生命力

「走進社群的神學與牧養」

2012年05月16日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推薦本篇新聞 : 31


基督教文藝出版社、香港教會更新運動及香港聖公會諸聖座堂合辦的「走進社群的神學與牧養」講座,已於五月十一日在聖公會諸聖座堂舉行,分別由香港教會更新運動總幹事胡志偉牧師主講「從華人教會看神學的實踐」,及聖公會諸聖座堂主任牧師范晉豪牧師主講「從堂會牧養探討神學實踐與社區關顧」,約四十人參加。

在講座中,胡志偉首先指出,近期有高官表示將於稍後辭任往外國唸神學,那麼到底甚麼是唸神學呢?他認為最簡單的解釋,就是「對神的學習」,因此不要對任何唸神學的人作出評論說「他也配讀神學?」,因這只是單純一種對神學的思考。

其後他又著會眾作出反思──「神學如脫離了場景,這是否一個假象?」他指出神學很多時往往予人一個錯誤的觀感,就是只思只講卻不做,又或是只思多講卻少做;有這錯覺,是源於神學理念與實踐的問題,「教牧與信徒都知很多(神學知識),但最嚴重的欠缺是與實踐有很大差距。」由此,胡志偉擔心為何很多願意思考的信徒都離開教會,「他們都是對信仰認真的,至於留在教會的則大都是乖的(信徒)」,這是教會需要思考及處理的。

對於神學的理解,他引用了羅利葛林(Laurie Green)的《做神學──一同走進處境神學》一書中指出,神學是包含了行動,是知行合一的,而所有神學都有其處境或場景的。至於做神學,他亦認同書中所指是須包含「經驗、探索、反思、回應」的螺旋式流程,即先在處境中獲取經驗,然後經過探索,從而作出反思及回應,最後建構出新的經驗及處境。此外,胡志偉亦引述神學家莫特曼指出,「神學不是抽象的,而必須熱情地投入於會眾的生活。」

他舉例指近年本港出現動物崇拜這新的處境,在教內掀起了不同意見,但無論意見是如何,只要任何人對某一事物進行思考,這便是神學。

范晉豪則向與會者分享了一個把神學理念融於實踐當中、走進人群的行動經驗。他說在去年十一月花園街發生四級大火當日,引起了同工的關注;而由於花園街屬該堂的牧區,該堂附屬的學校學生及家長亦可能是花園街居民,因此該堂教牧同工便認為有需要走進他們當中服事災民。於是他們迅即到火災現場了解情況,亦聯絡學校及社福單位以協調救援工作。此外,他表示教會亦聯絡了教會培育部等相關各部開會商討,並先向他們分享是次服事的理念及異象,在取得他們的認同及感動後才一同參與。

范晉豪指出,在這些過程中,是會產生一些神學思考,例如創世記四章9節中,耶和華對該隱說:「你兄弟亞伯在哪裡?」他說:「我不知道!我豈是看守我兄弟的嗎?」,他指在花園街火災這處境下,他們便是要看守花園街的居民。他亦強調這次亦非一次性的服事,而是要計算自己能付出多少去作,例如搬遷往臨時屋後的跟進等。

他指這次實踐也是一個培育教友的好機會,而亦因是次行動,引發教友明白他們有著守望的角色,後來更因感到這方面的知識不足,令教會現在發展了一個「鄰舍守望者」的事工,教導教友如何去輔導、探訪等一些實際的關懷技巧。

他強調這些行動並非福音性地去作,也不是為教友人數增長而「跑數」,而是全因這是上帝對我們的託負,真心付出愛心關懷,「當我們不是一個跑數人時,這樣的服事才有火、有生命力、有感染力!」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