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wanBible.com

台灣聖經網

社論:在不景氣中實踐企業倫理

2012年02月11日

基督教論壇報

推薦本篇新聞 : 31


英國文豪狄更斯(C. Dickens)說:「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It was the best of times 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近幾年,經濟的不景氣帶來許多人對於人類文明、生活方式及社會運作的省思,以致於在學術界、企業界乃至政府機關有非常多新的觀念。

  企業倫理益受重視

  其中,專論在一個產業與經濟發展中,各利害關係人之間「正確」關係的領域,諸如企業統治或公司治理、靈性管理、以義求利或先義後利、儒商之道及幸福企業等觀念相繼興起,在學理與實務上也各有其一片天地。不過,究其根本內涵,其實,還是圍繞在「企業倫理」的概念下而衍生出來的。

  如果定論說20世紀是企業倫理的濫觴期,我們或可進一步強調21世紀將成為企業倫理的發揚期。換言之,企業倫理將正式地納入人類社會對於企業在營運過程中的一種必要的檢覈機制,是剛性而強制性的,且隨著科技的發展與成熟,將發展出各項操作性指標與控制機制。這樣的面貌將越來越積極介入企業,甚或是非營利與政府機關等第三部門的整個營運過程,成為一個被社會認可的單位活動時的必要條件,包括對各項本體如人、事、時、地、物及其間各項「關係」的檢驗。

  美國的趨勢學者Popcorn(1997)著書論述:「具未來倫理形象之企業或個人將成為所謂成功或領袖典範中之必然要件。」一個企業或個人於道德與倫理上之瑕疵或污點,將導致嚴重之後果乃至完全的失敗,證諸近期國內外的時事新聞,如政治人物貪腐、性醜聞、未利益迴避等案例,可以清楚驗證這將會是一個趨勢,並且提升成為一種「社會運動」,將在時代巨輪的轉動中扮演關鍵的力量。

  爭一時或爭千秋

  J. Maxiwell(2007)在其所著“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business ethics”一書中開宗明義地提出一個亙古不變的命題,就是「義」與「利」間的取捨抉擇。這一個觀點,其實就是到底企業經營是「爭一時」抑或是「爭千秋」呢?

  對每一位企業家或被委託為代理人之高階主管而言,即便是對基督徒來說,這都是一個再現實不過的議題。日本知名企業家松下幸之助曾說過一句名言:「沒有賺錢的企業,就是一種罪惡。」可見基於對投資者或股東的責任,企業經營上需要獲利,只是在短期獲利與永續經營上,每一個企業家都面對同樣的困境與試煉,無一人可以豁免。

  在一個不景氣的最壞年代中,生存的艱辛常會迫使許多企業經營者面對「同流合污」、「先拿先贏」的挑戰,其實這一切的解答,就是:回到企業經營的使命觀與目的論去思考。

  好的道德就是好生意

  如果一個企業與其負責人、工作者都能明白“doing well by doing good”,正如聖經提多書三章14節所說:「並且我們的人要學習正經事業,預備所需用的,免得不結果子。」就能體貼原來上帝為那些堅忍到底的人所預備豐盛的一切,是何等超過所求所想。

  諾貝爾經濟學得主P. Krugman曾說:「好的道德就是好的生意。」這樣的經濟法則其實是普世性的,只是企業與人們總是因著「信心」的不足、「信念」的錯誤及「謊言」的誤導,以致經常忽略那早已預備好的「冠冕」與「豐收」,而選擇了那「那門是寬的,路是大的,進去的人也多」的滅亡之路。

  對許多企業而言,不景氣更如一面「照妖鏡」,可以讓優質企業─遵守企業社會責任觀(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者更彰顯出其善盡企業倫理之本相與優勢。也因著這樣的優勢,反倒在不景氣中更凸顯出落實CSR與企業倫理之好處與幫助來,我們也深信這會是上帝對於基督徒企業家使命性的呼召與祝福。

  我們認為在可預見的一年中,隨著歐債危機與氣候變遷所帶來石油等原物料的飆漲,各產業之企業經營都將面對嚴峻之考驗。但此刻,更應回到一個「知行合一」的思維,在信心與行為上努力求完全。

  我們斷然否定有所謂「權變倫理」之觀點,我們也不認為企業倫理與一般倫理有本質上的差異。反之,我們更堅信主耶穌所說:「所以,無論何事,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因為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馬太福音七章12節)這個黃金定律,正是企業面對倫理的基本信念與操作法則。

  無論時代如何變遷,企業倫理的一切都彰顯在我們待人接物的點滴與方寸之中。聖經雅各書一章6、7節勸我們不要像「那疑惑的人,就像海中的波浪,被風吹動翻騰」,反而要像12節所言「忍受試煉的人有福了,因為他既受試驗得了稱許,就必得著生命的冠冕,這是主應許給那些愛他之人的人」。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