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wanBible.com

台灣聖經網

香港核心價值的考驗與覺醒

2011年08月29日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推薦本篇新聞 : 31


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八月中訪港,雖然已是個多星期以前的事,但其在香港所觸發的種種效應與討論,仍不斷發酵,更直指香港社會的核心與未來。種種關於人民幣離岸中心以及港人內地發展機遇的承諾,在全球經濟陰霾密佈的當下,果效尚待展現。然而李克強訪港期間,特區政府和大學的表現,其對言論及新聞自由的壓制,就引來社會輿論猛烈抨擊,將中央政府種種「經濟大禮」比了下去。
 
  一國兩制的活力所在,在於「一國」大傘下「兩制」的特點得以互動發揮。在中國崛起以及全球化的當下,香港要能夠貢獻國人,也就要看香港能否維持自己的社會特質、包括法治人權、資訊透明、多元包容等等。回歸十多年,這一點已跡近老生常談,不斷重覆──要不斷重覆,因為這些年來,「自由」這香港社會的中樞神經,不時被種種有意無意的事情所挑動,喚起整體香港社會的關注。今次爭議的焦點,包括警務人員處理記者與示威者的手法、特區政府高層對新聞自由的理解,以至大學對於捍衛社會核心價值的決心,全部都衝著「自由」這香港社會的中樞神經而來。

  值得反思的,是事件發展至爭議爆發,肯定不是三數位主責官員和負責人靠一己之力就能做到。之前有份參與討論的高層、一眾參與其中的公務人員,他們如何看待自己的作為?日後若碰上更極端的事件與指示,要到甚麼程度才會「說不」?有份觀察的傳媒與社會大眾,有否適時表達關注?一個社會宣稱的核心價值,是否名實相符,這些都是考驗的所在。

  民主,是永恆的覺醒,覺醒人類罪性的蒂固根深,警覺社會不同領域劣質化的可能,加以制衡抗衡。從信仰的角度來看,一份覺醒的重心,不單單在於指出他人的缺欠(這也是昔日先知的傳統),還要看到自己的不足,自己也與問題有份。由昔日以色列祭司代表族群所擺上的贖罪祭,到舊約時代先知以賽亞領受呼召時對己罪的體會(賽六5),新約時代彼得對耶穌呼召的反應(路五8),都包含了這份自省,與罪人認同。香港教會群體看待今天這些爭議,也要以此為起點。

  這份醒覺,是個人回應召命服事群體的起點,也是群體團結與進步的起點。但願更多港人能看到對今天香港社會的爭議與憂慮,自己也有可以貢獻改善的地方,不必隨波逐流,使香港這彈丸之地不單繼續成為自己安身立命的自由空間,也成為上主賜福我們的鄰舍的出口。誠心所願。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